Serving the Society Since 1986

我国学者在国内首次发现人感染痘苗病毒病例 | Emerg Infect Dis

近期,国际知名传染病学术期刊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报道了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无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一项成果,该研究报道了近几十年来我国首次发现的人感染痘苗病毒病例,提示对痘苗病毒的生物安全防护十分重要。原文题为“Outbreak of Vaccinia Virus Infection from Occupational Exposure, China, 2017”。


痘病毒是一组体形较大、结构复杂的DNA病毒,包括正痘病毒属等。我们所熟知的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所致的烈性传染病,曾在世界范围内导致灾难性后果,被史学家甚至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天花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属(OPV),除天花外,该属还包括猴痘、牛痘和痘苗病毒;人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与此不同的是后三种病毒均可感染动物和人。该属病毒之间存在明显的交叉免疫,天花疫苗就是利用牛痘和痘苗病毒制作而成。但自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天花以后,除了部分国家地区的特殊人群外(如军人、实验室操作OPV和接触野生动物),全世界范围内均不再开展天花疫苗的常规接种。几十年后的今天,人群已经几乎没有对天花的免疫力,也不再有接种天花疫苗后可产生的对其他正痘病毒属病毒的交叉免疫了。因此,不断有人感染其他正痘病毒的事件发生,如欧洲多次发生人接触猫感染牛痘病毒,非洲和北美(2003年美国)发生猴痘病毒感染,南美尤其是巴西的痘苗病毒感染,及印度发现的水牛痘病毒感染等等。不仅威胁人类健康,甚至可能被利用于生物恐怖。近几十年来我国没有报告人感染痘苗病毒病例。


2017年3月通过临床医生的报告和疾控人员的现场调查,先后发现5例有流行病学关联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例。病例均为男性,有发热、肺部感染症状,其中一例发展为重症肺炎;除一例外,均有皮肤脓疱疹。五人于3月初共同在一工厂封闭车间内粉碎过一批用天花疫苗接种的实验兔皮,期间均没有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见下图)。



采集病例的咽拭子、血清、皮肤焦痂等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4例均检出痘苗病毒核酸,而5例的牛痘病毒、猴痘病毒、弗朗西斯土拉菌和炭疽芽孢杆菌检测均阴性。此外,从粉碎机叶片表面和周围地面的残渣物中,也检测到了痘苗病毒核酸。用Hep-2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5株毒株(3个病例和2个环境)。对分离毒株的特异基因(A56R)进行测序比对,5株毒株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且与我国使用的天花疫苗株(天坛株)MNR-76高度同源(见下图)。


此前世界范围内,痘苗病毒导致暴发疫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实验室针刺等事故。该研究从流行病学和分子水平调查证实,接触经未灭活的天花疫苗(痘苗病毒)接种的兔皮可导致人的感染,且不排除存在气溶胶或空气传播的可能,提出了一种新的痘苗病毒传染方式。

现如今,痘苗病毒在我国科学研究和生物制药行业广泛应用,因此,生物安全防护尤为重要,在标准的接触防护基础上,还应采取适当的呼吸道防护措施。此外,痘苗病毒使用的监管必须强化,一旦有毒力的痘苗病毒从实验室传播至家养或野生动物,则可能导致更大的健康威胁。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的鲍倡俊主任医师,第一作者分别是来自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陆兵主任医师和来自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研究所的崔仑标研究员。该研究部分受到江苏省传染病防控重大示范项目(BE2015714和BE20177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81373055)、国家传染病防控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103008)、江苏省流行病学重点学科(ZDXK2016008)、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ZDRC A2016032)和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 分享到: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