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ng the Society Since 1986

病毒学国重室周溪研究组揭示埃博拉病毒VP35蛋白具有类解旋酶功能 | Nucleic Acids Res


2019年5月,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研究组在埃博拉病毒复制及抗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Ebola virus VP35 has novel NTPase and helicase-like activities”(埃博拉病毒VP35蛋白具有NTP水解酶与类解旋酶活性)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
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是目前已知的对人类最为致命的病毒之一,也是著名的生物安全四级病原。埃博拉病毒感染会导致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死亡率极高。埃博拉病毒曾多次爆发:2014-2016年的西非埃博拉爆发导致约28000人感染,11000人死亡;自2018年8月以来,埃博拉病毒在刚果民主共和国(DR Congo)持续爆发,愈演愈烈,目前已造成了约1800人感染,1160人死亡,并尚未得到控制。


在本项研究中,周溪研究组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结构蛋白VP35尽管不具有保守的NTPase及解旋酶保守基序,但具有NTPase活性(图1),并进一步发现其还具有依赖于ATP的类解旋酶活性;这也是首次在丝状病毒科及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中发现具有类似解旋酶功能的病毒蛋白,为这些重要病毒的复制与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


图1 埃博拉病毒的结构蛋白VP35具有NTP结合和NTPase活性。



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一种由FDA认证的治疗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的胍类小分子药物(GuHCl)可以抑制埃博拉病毒VP35的NTPase及类解旋酶活性,并能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微基因组(minigenome)的转录和复制(
图2),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靶标与思路。


图2 GuHCl可抑制埃博拉病毒VP35的NTPase及类解旋酶活性,并能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微基因组(minigenome)的转录和复制。



博士研究生舒婷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周溪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殷雷教授、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钟劲研究员的大力支持,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先导专项、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高端用户培育项目等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z340/5486747



扩展阅读:

VS好文推荐 | 出血热相关病毒专题





  • 分享到: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