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03卷1期

|     

Review

酶联印迹法(Western-Blot)应考虑的几个技术要素

V.C.W. Tsang, 陈明彬

1988, 3(1): 3

本文对蛋白质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酶联印迹法(EITB)的条件和所用试剂的改进进行了讨论。EITB的应用已在各种研究和日常临床检测得到证实。文章着重阐明有关印迹的条件、灵敏度、试剂和仪器的使用局限性、样品的处理和加样诸方面的问题。

关于原始抗原效应(OAS)的几点讨论

刘阳

1988, 3(1): 11

一、OAS的特异性 1953年,Dayenport等在研究不同年龄人群血清中流感病毒抗体的特点时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人血清流感病毒抗体主要是针对该个体最先接触到的流感病毒株的。因此,血清抗体反映的不是新近感染毒株的抗原特点,而是反映该个体一生中初次接触的原始抗原刺激。根据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抗体的特点可推测不同年代人群中传播的流感毒株的抗原特性,作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原始抗原效应:(original antigenic sin,简称OAS)。其后,不同作者在受到其它病毒(如披膜病毒、肠道病毒、副粘病毒)和细菌(如链球菌)的不同血清型或变异株的交替感染及相关蛋白质、相关半抗原的交替免疫的机体中均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表明OAS具有普遍意义。

湖北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爆发流行的病原学研究

任先平, 徐乐农, 黄珍华, 梁培劲, 陈安珠

1988, 3(1): 16

1986年5月4日—5月19日,湖北省襄阳县发生七起以成人为主的流行性腹泻,发病98例,患病率为47.1%。发病涉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主。取18名患者粪便作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而有50%(9/18)的粪便际本在电镜下观察到约75nm的轮状病毒颗粒;72.2%(13/18)的粪便标本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呈阳性,病毒核酸图象与普遍轮状病毒核酸图象十分不同;患者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表明57.1%的病人恢复期血清产生对分离株轮状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确定,本次流行性愎泻爆发流行的病原是成人轮状病毒(ADRV)。

人巨细胞病毒在SL7细胞中的形态发生

王雅, 陆秀英, 向诚, 孙荣夫, 陆志檬, 顾龙瑛, 金根娣

1988, 3(1): 21

人巨细胞病毒(HCMV)AD_(169)株接种SL_7细胞后三至四天,可见核衣壳在核内装配,通过核膜芽生,从核周间隙移行至胞浆的囊泡中,形成完整的病毒。感染后四天核内可见许多核衣壳与纽网状物紧密结合形成典型的包含体,因此包含体可能是病毒复制的场所。此时浆内出现电子密度均一的物质,称CMV致密体。免疫电镜显示致密体缺乏核衣壳,但具有病毒相同的抗原性。它可能是装配和包裹核衣壳的结构蛋白。CMV和致密体在感染细胞中以同一方式从细胞中释放。

单纯疱疹病毒转化的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仇素英, 曹宗离, 董杰德, 陈晨华, 曾莉, 宋元弟, 于修平

1988, 3(1): 27

本文对我室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转化的人胚肺细胞进行了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证明三系转化细胞均显示染色体数目增加,核型大多数为亚三倍体;对血清要求降低,能在1%血清培养液中生长,生长速度快;能被刀豆A(12.5—100μg/ml)凝集;软琼脂中能形成集落;能在裸鼠体内成瘤(两个系成瘤率100%,一个系成瘤率66%)。以上特性说明转化细胞具有恶性细胞的特徵。

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神经氨酸酶的免疫荧光特点

林乔, 冯玲玲, 何敏, 王懋梁

1988, 3(1): 33

用二种抗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单克隆抗体研究流感病毒在猴肾细胞内复制过程中病毒神经氨酸酶的免疫荧光特点,结果阐明了神经氨酸酶的细胞内过程及其发生的构象改变,并观察了抗神经氨酸酶单克隆抗体对病毒穿入细胞的影响。

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总抗体

唐家琪, 李先富, 陈竞芳, 谭维国, 汪美先, 邓跃先

1988, 3(1): 37

本研究用RPHI、IFA-IgG检测拟诊HFRS患者82例156份血清,其中66例检测出特异性抗体,非HFRS患者血清256份未出现假阳性反应。RPHI与IFA-IgG检测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者分别为83.6%及73.8%,5病日内血清阳性检出率为53.3%及41.9%,6~10病日为95.8%及79.2%。两种试验的一致率为88.5%,阳性检出率比较x~2=9.39,P<0.01,RPHI非常显著高于IFA-IgG。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各种鼠类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白细胞培养中的增殖

姚小剑, 俞永新

1988, 3(1): 41

本文证实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在体外培养的长爪沙鼠、金黄地鼠、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人外周血白细胞及单核细胞中的增殖。沙鼠和地鼠腹腔巨噬细胞对EHF病毒的敏感性要高于Vero-E_6细胞,而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敏感性却低于其他三种培养的细胞。野鼠型EHF病毒(A_9株)和家鼠型EHF病毒(R_(22)株)在三种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繁殖能力未见明显差异。在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其单核细胞对EHF病毒(A_9株)的敏感性高于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后4天的病毒滴度可达10~(-3.0)。以上结果说明EHF病毒在单核巨噬细胞中能繁殖和释放感染性病毒,这表明单核巨噬细胞在鼠、人体内EHF病毒感染的建立及病毒在体内扩散至各器官过程中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即起其靶细胞和扩散媒介的作用。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的分析

刘年翠, 孟小林

1988, 3(1): 48

本文采用不连续系统的垂直板SDS—PAGE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BsNPV)的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的结构多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EDTA和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仅有一条主带,其分子量为31×10~3±1000d;病毒粒子至少有23种结构多肽,其分子量的范围在13—107×10~3d之间。用PAS染色测定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中的糖蛋白,结果呈阴性反应。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核酸和多肽的研究

杨荣鉴, 董秉义, 范瑞莲, 郭振泉, 李小杰, 洪涛

1988, 3(1): 54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SBV)核酸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分析,表明为单链RNA,易于降解;CSBV结构多肽经SDS-PAGE分析,有3个多肽,其分子量分别为27,000、29,000、39,000道尔顿。此病毒RNA和多肽与意蜂囊状幼虫病病毒(SBV)有差异。

枣刺蛾颗粒体病毒的初步研究

孙发仁

1988, 3(1): 59

从枣刺蛾(Iragoides conjuncta Walker)幼虫虫尸中分离到一株颗粒体病毒,颗粒体为椭圆形、卵圆形,约200—250×300—400毫微米,颗粒体在2%NaOH溶液中降解,能游离释放出杆状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两端圆滑,多数微弯,约150—200×30—35毫微米。室内感染3龄幼虫的LC_(50)为1×10~(-4?36),野外用3000—5000倍病虫尸匀浆液喷洒,枣刺蛾幼虫下降可达86—100%,杀虫效果比化学农药马拉硫磷好。此株病毒对扁刺蛾、褐边绿刺蛾、枣尺蠖、家蚕、柞蚕和瓢虫无致病性,该病毒的分离获得为枣刺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我国为害番茄的病毒种群与烟草花叶病毒(TMV)株系分化的初步鉴定

郑贵彬, 徐鹤林, 熊助功

1988, 3(1): 64

我国占番茄面积最大的春季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番茄,近些年由于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致的病毒病发生为害,每年都程度不同地造成损失,全国番茄抗病育种协作组在确定TMV为抗病育种主攻目标的同时,以Pelham,J(1968)提出的基因对基因的相关性概念为TMV株系分类的原则,进行了全国番茄TMV株系鉴定的联合试验,鉴定结果:我国为害番茄的TMV存在着株系分化,其中只侵染感病品种(+/+)的0株系占有TMV自然群体的绝大数量,这一株系普遍存在于我国南北各地的番茄产区(重庆、兰州、西安、南京、上海、北京、吉林、哈尔滨、广州);少数地区(西安、南京、北京)出现了侵染Tm型抗病品种的1株系;能侵染Tm-2/Tm-2纯合基因品种的2侏系(南京、吉林)和能侵染Tm/Tm、Tm-2/Tm-2两个纯台基因及Tm/Tm?Tm-2~(nv)/Tm-2~(nv)复合基因品种的1.2株系(北京)仅在局部田块里分离出。随着这些TMV株系的出现,育种工作者可采取相应的对策,利用有关的抗源材料,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新的抗病品种和后备材料,从而掌握了控制病害的主动权。同时,摸清病毒株系也为抗病品种的推广、合理布局提供了依据。再则,我国自国外引进大量抗...

柑桔裂皮病类病毒在爪哇三七不同器官中的分布

张奇亚, 葛宗民, 丁达明

1988, 3(1): 71

采用生物学方法,正反两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分子杂交技术,对感染了柑桔裂皮类病毒(CEV)且发病的爪哇三七根、茎、叶、花及种子各部分器官的带毒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了CEV在宿主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CEV在惑染爪哇三七体内呈周身分布,但分布是不均一的。

应用烟草花叶病毒弱毒疫苗N(14)和卫星核糖核酸生防制剂S(52)防治番茄病毒病的试验研究

郭麟瑞, 王满保

1988, 3(1): 77

1983—198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烟草花叶病毒(TMV)弱毒疫苗N_(14)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卫星核糖核酸生防制剂S_(52)二联接种免疫番茄,能有效地防治TMV和CMV对番茄的危害。其结果是:经过免疫的番茄比不免疫的番茄病株率下降25.2~45.4%;病情指数下降16.1~31.3;每亩增产率达到22.3~44.9%。 1986年山西省大面积示范约958亩,增产幅度也均在20%以上。

上海地区草莓病毒病病原研究初报

郑巧兮, 黄剑清, 沈菊英, 彭宝珍, 陈作义, 龚祖埙, 张林森

1988, 3(1): 82

上海郊区草莓病毒病害表现多种症状,并日趋严重,关于草莓病毒病病原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将草莓病叶经氯仿和聚乙二醇处理,蔗糖梯度离心,可获得部分纯化的病毒分离物,电镜观察可见大小不同的二种球状病毒颗粒,直经分别为28—30毫微米和40毫微米左右,可能与国外报导的草莓隐潜环斑病毒(SLRV)和草莓脉暗病毒(SVBV)相似。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的双向电泳分析

刘定干, 李载平

1988, 3(1): 87

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的双向电泳法和银染色方法,分析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结构多肽。该病毒单粒包埋型病毒粒子含约96种多肽,核衣壳含约72种多肽。病毒粒子制剂和核衣壳制剂中含有较多量的分子量为31K的多肽,用蔗糖梯度离心、离心洗涤、碱处理甚至蛋白酶酶解和去污剂处理,都不能将其除去。向病毒制剂中加入纯化的多角体蛋白后作双向电泳,发现外加多角体蛋白改变原等电点面与上述31K多肽重合。对31K多肽的来源进行了讨论。

陕西小麦梭条斑花叶病(WSSMV)的鉴定研究

张秦风, 朱象三, 刘田夫, 张津立

1988, 3(1): 94

陕西关中渭河流域稻麦兼作两熟的小麦高产区的周至、长安和歧山等县,从1974年以来发生一种小麦条纹、丛矮症状的病害,为一种新病害,经初步研究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所引起。一、症状观察在当地最感病品种官村1号上的症状表现是:返青后起身期开始发病,基部叶片现桔黄色斑驳,心叶由尖端退绿黄化,卷起,后沿叶脉显现绿色与淡绿色或黄绿相间并且长短不等的条纹花叶,有时为梭条状花叶(图1)。严重发病早期极其矮化并且大量分蘖,形成丛矮症状。而且花叶症状能随气温升高而逐渐减轻、隐蔽。内部症状是在病叶表皮及其毛状体组织细胞内可检测到非晶体的内含体,稍大于细胞核,近卵园形或不规则形。

云南白纹伊蚊细胞株对登革热、基孔肯亚病毒敏感性及增殖规律的观察

周朝益, 耿际泉, 麦家和, 郑元若

1988, 3(1): 98

自Singh建立蚊细胞以来,为虫媒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singh又进行了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细胞株的比较,认为白纹伊蚊细胞更敏感,应用于虫媒病毒的分离得到满意的结果。我所1978年建立了一株白纹伊蚊细胞株,对登革病毒增殖较好。1979年我们从当地扑获蚊虫,建立了一株云南白纹伊蚊细胞株(ACY7),对登革、基孔肯亚病毒进行敏感性及增殖规律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