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卷3期

|     

Review

黄化丝状病毒属(Closterovirus)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徐平东, 谢联辉

1997, 12(3): 193

黄化丝状病毒属(Closterovir;。s)由德国学者Brandes于1965年建立,并得到196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的承认。该属包括粒体长度为1200~2200urn、直径12nm、非常弯曲的一类丝状正链RNA病毒日。多数成员为单体基因组(Monovartitegenome),大小为...

水稻条纹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林含新, 林奇英, 谢联辉

1997, 12(3): 203

水稻条纹病毒(Ricestripevirus,RSV)原是纤细病毒组(Tenuivirusgroap)的典型成员。在1993年召开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六次会议上,纤细病毒组改为纤细病毒属(Tenuiviru)D1。RSV由昆虫介体灰一B虱(La‘xielpha。tr。atellusFallel)以持久方式经卵传播,...

RT-PCR技术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NA方法的建立

杨占秋, 肖红, 文利

1997, 12(3): 213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方法,根据RSVN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经RT-PCR扩增,可检出RSVRNA该引物不能检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NA。应用该法可检出疑为RSV感染的婴幼儿鼻咽分泌物中的病毒RNA且比病毒分离法敏感,特异性与免疫荧光法一致。结果表明RT-PCR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可用于RSV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

反义前C/C基因转移表达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

季伟, 王勤环, 斯崇文, 张国庆, 刘丹

1997, 12(3): 214

为了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包装细胞系统介导反义基因转移表达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将HBVayw前C/C基因(preC/C)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将重组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后,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后发现,感染后第3天,细胞培养上清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量即明显减少,抑制作用于感染后第5天达到高峰,其中对HBsAg表达的抑制率为27.0%,对HBeAg表达的抑制率为59.5%。反义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对H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至少可以持续到转导后的第11天。空载及正义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2.215细胞HBV抗原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反义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对2.2.15细胞HBVDNA复制也有抑制作用.无细胞毒性。

一例中国重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侯金林, 郭亚兵, 骆抗先, 王战会, 梁炽森

1997, 12(3): 219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和克隆后序列分析,测定1例重型肝炎病人感染的HBV变异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该毒株长3221个碱基,为adw亚型,与同一地区Hfu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感染的adw亚型全序列比较,有35个罕见和独特的核着酸改变,导致27个氨基酸替代,其中前C和C基因变异最多,这一毒株在多种调节序列,包括启动子SPI、SP11、XP、增强子ENI和EN11,也存在变异。但并无日本毒株的X区和ENHll-CP的聚集变异。结果说明我国重肝HBV毒株有独特的变异特点。

庚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区cDNA的序列分析

李刚, 姚集鲁, 陈青, 彭文伟, 汤文辉

1997, 12(3): 224

为了解国CBV-C/HCV株的基因序列与国外分离株的同源性状况,对我国GBV-C/HCV的5’端非编码区(5’NCR)。cDNA进行了序列测定。参考国外发表的序列资料,在相对保守的5’NCR设计两对HGV特异性引物。采用热变性法提取云南省一个静脉吸毒者血浆中的GBV-C/HGV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238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直接经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与国外分离株比较,同源性为86.36%~90.9t%,微分区域变异较大。结果表明,所扩增片段属于GBV-C/HGV基因,所测序列可为引物设计据供依据。对核酸变异性分析有一定意义。

HHV-6体外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6、IL-8的诱生NK活性的影响

范萍, 姚堃, 季晓辉, 周瑶玺

1997, 12(3): 229

采用生物活性法和/或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南京地方株CNS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IL6、IL-8的诱生和NK活性的影响,并与国外的GS株作比较。结果发现,HHV6CN8、GS两株病毒感染均可诱导PBMCs产生IL-8,48h达到峰值。两株病毒所诱生的IL-8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可抑制IL-6的产生,但GS株的抑制作用强于CNS株(P<0.05)。HHV-6体外感染12~24h可以增强NK活性,且CN8株诱导的NK活性高于GS株(P<0.05),之后NK活性逐渐减弱。以上结果提示:HHV-6感染可以通过诱生细胞因子和改变NK活性而影响人的免疫功能,而A组的GS株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大于B组的CN8株。

从重症肝炎病人血清分离的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如琳, 王海涛, 万泽生, 徐德忠

1997, 12(3): 235

从我国一例四川丁型肝炎病毒HDVRNA,丁型肝炎抗原均阳性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清中,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RNA经过逆转录PCR扩增后获得一长289bp的HDVcDNA片段,将PCR产物回收后直接克隆到PCRTMⅡ质粒,挑出阳性克隆并亚克隆入M13mp19的EcoRⅠ区位点,提取单链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已知的中国河南、美国、日本、秘鲁和中国台湾5株HDVcDNA相同片段比较,同源性分别为对97.2%、93%、94%、79%、96%。

甲型肝炎病毒细胞受体结合区氨基酸突变分析

韩剑秋, JackT.Stapleton

1997, 12(3): 239

利用PCR引导的基因突变技术,对位于甲型肝炎病毒农壳蛋白VP1上的细胞受体结合区进行氨基酸定点突变。结果发现当第1143、1187、1202和1225位氨基酸发生突变时,突变株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动力学改变,病毒增殖量呈不同程度减少,提示这些位置上的氨基酸可能与细胞受体结合。若发生突变将影响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脱衣壳过程,使病毒感染力下降。

丙型肝炎病毒与人IgG Fc片段的特异性结合

韩剑秋, 吴萍, WarrenN.Schmidt, Pao-minLoh, GaryNeil, DouglasR.LaBrecque, JackT.Stapleton

1997, 12(3): 244

使用亲和捕获PCR法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IgG的相互作用,发现HCV能与IgG及完整的IgGFc片段结合,但不与Fab片段结合。这种结合可以被Fc片段所竞争抑制,而不能被Fab片段所抑制。HCVRNA阴性血浆不能阻断Fc片段与HCV的结合,推测这是一种HCV颗粒与IgGFc片段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本研究揭示了HCV与IgG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HCV引起免疫复合物疾病的机理及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倾向。

重组HCV NS5区蛋白抗原在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

牛建章, 徐东刚, 孟宗达, 逯好英, 陈淑芬, 于秋丽, 康铁军

1997, 12(3): 248

对HCVNS5区部分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获得优质NS5区蛋白抗原。通过对不同人群抗-NS5检测表明,随访3年和6年的输血后丙肝(PT-HC)病例抗一NS5阳性率分别为70.5%和80.0%;随访8年和11年慢性丙肝(C-HC)病例分别为50.7%和82.4%。一般人群阳性率仅为1.7%,正常献血员中未检出阳性。结果表明研制的NS5抗原产生持久、特异性强。16例PT-HC病人抗一NS5和HCVRNA的动态随观察时间延长,阳性率呈升高趋势(P>0.05)。说明执-NS5抗体和HCVRNA一样可反映病毒活动状态。对11份低值阳性参比血清检测表明.加入重组NSS抗原后,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NSS区抗原的表达成功无疑为研制我国自己的第三代诊断试剂奠定了重要基础。

广东烟草花叶病毒株系研究

付鸣佳, 高乔婉, 范怀忠

1997, 12(3): 254

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在广东不同的烟草主产区存在着症状的差异。从广东梅州和南雄烟区采集的138个TMV标样中,选取6个不同症状的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在不同种属寄主和不同烟草品种上表现明显的TMV普通株特征症状,虽然在某些寄主上其症状也有一些差异,但未能反映株系间的差异。这6个分离物具有几乎相同的病毒粒体形态、电泳迁移率、钝化温度以及紫外吸收特征。经琼脂双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的血清学反应,表明它们具较强的血清学关系。因而它们有很强的同源性。经病毒粒体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分析,在氨基酸总数上,分离物GD1和GD3各有156个氨基酸.GD2和GD4各有159个,GD5和GD6分别有158和157个氨基酸。上述分析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广东不同烟草主产区引起的症状有所差异的6个分离物均属IMV普通株。

悬浮细胞再生表达外壳蛋白的转基因Indica水稻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病性(英文)

燕义唐, 王晋芳, 邱并生, 田波

1997, 12(3): 260

合成、克隆了水稻条纹病毒中国株的外壳蛋白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由Indica水稻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形成胚性运浮细胞。用含有CP基因的pROK2表达载体的DNA包被1.09μm直径钨粉颗粒轰击培养细胞。被轰击的培养物在含有G418(40mg/mL,)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由对G418抵抗的愈伤组织中获得10株再生株。用32P-dCTP标记的CP基因作为探针,以Southernblot测定其转化特性。由抗病的和对照的植株抽提基因组DNA用EcoRI和BamHI进行酶切,其中两个植株显示出0.6kh和0.7kb两条条交带.其大小与CP基因相对应。Westernblot和ELISA测定进步证明CP(32kDa)在转基因水稻中表达。16株转基因植株和100株对照植株用带毒的叶蝉接种,接种病毒后24d只有37.5%的CP转基因植株产生病毒症状,而对照植株为96%。进一步证明转基因水稻植株具有对RSV的抗病性。转基因植株T1代CP的表达分离比例为3.6:1。

无包涵体杆状病毒在中国对虾主要器官组织中的分布

姜静颖, 李霞, 李华, 邢殿楼, 李君丰

1997, 12(3): 270

研究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的中国对虾胃等10种器官组织内杯状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在病虾的胃、皮下组织、鳃、循环血细胞,肠的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中,观察到大量病毒粒子,是该杆状病毒侵染的主要器官组织;在类淋巴、,肝脏、肝胰腺的组织细胞中,观察到中等数量的病毒粒子;在症状典型的病重虾腹神经索,肌肉组织细胞中观察到少量病毒粒子。表明病毒在病虾机体内广泛分布,已形成周身性感染。该病毒主要侵染以上器官的疏松结缔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和循环血细胞,其次是神经胶质细胞和心肌细胞。在中国对虾的神经胶质细胞、心肌细胞、循环血细胞以及各主要器官的疏松结缔组织细胞中,目前尚未见到报道存在有杆状病毒粒子。

三种夜蛾科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DNA相关性的研究

梁布锋, 刘明富, 王晓蓉

1997, 12(3): 278

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主要感染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具有90~160kb长的双链,超螺旋DNA基因组。现已发现约500种核型多角体病毒,这些病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亲缘关系如何?我们以甘兰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MbNPV)、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简...

用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早期诊断风疹病毒感染

龚镇奎, 黄鹤, 骆林, 肖红雨

1997, 12(3): 281

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感染引起风疹.该病一般症状较轻.有的甚至不出现明显症状.预 后良好。但孕妇受感后。病毒可经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除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外.活产者 大约有20%表现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导致先天畸形? 。因此.对风疹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与 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极为重要的关系。本研究用抗人IgM(p链)单克隆抗体 (McAb)作标记抗体,采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抗风疹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进行早期诊 断。结果报道如下。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