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卷2期

|     

Review

香蕉束顶病毒研究进展

孟清, 曹先维

1997, 12(2): 97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bunchytopvirus,BBTV)引起的香蕉束顶病(Ban。bu。bytoPdisease)是香蕉一种严重的病毒病害。迄今此病已普遍分布在世界许多产区,诸如: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南太平洋一些岛屿以及美国的夏威夷等地区[‘-’l。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

弹状病毒研究的新进展Ⅰ.病毒的基因结构

沈加丽, 龚祖埙

1997, 12(2): 103

弹状病毒组是与人类疾病及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病毒组,例如VSV(水泡性口膜炎病毒)引起的家畜口膜炎,RV(狂犬病毒)引起的狂犬病,IHN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引起的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以及对我国农业生产有重大危害的小麦丛矮病毒引起的小麦丛矮病和?..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王镇, 丁明孝

1997, 12(2): 11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virus,BVDV),也称牛病毒性腹泻一粘膜病病毒(Bovinevlraldi。h。一mucosaldi。。virus,BVD一MDV),在分类学上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瘟病毒属(Pestiv_)[l]。鉴于其基因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近来也有人提议新设?..

表达轮状病毒SA11株Vp4的抗原表位诱导病毒中和抗体生成

陈元鼎, 刘名英, 邹永健, 彭梅, 戴长柏, Francisco E.Baralle Trieste

1997, 12(2): 119

以昆虫病毒Flockhousevirus(FHV)外壳蛋白为载体的外源抗原表位表达系统(FHV-RNA2载体系统).在重组杆状病毒和重组pET系统中构建和表达了SA11Vp4胰酶切割位点两侧和重叠切割位点3个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抗原表位A,aa223~242;抗原表位B,aa243~262;抗原表位C,aa234~251),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3个抗原表位能诱导动物产生抗同源氨基酸序列的抗体和抗同源病毒(SA11)感染性的血清中和抗体。研究结果提示:RVVp4胰酶切割位点区氨基酸序列除了具有胰酶切割增强病毒感染力外,还具有诱导动物机体产生血清中和抗体的能力,是RV重组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研究中重要的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

非洲绿猴肾细胞株AGMr(HindⅢ)-1高度重复顺序的克隆及初步应用

陈宇光

1997, 12(2): 124

从非洲绿猴肾细胞株分离高度重复顺序AGMr(HindⅢ)-1基因,以pUC18质粒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UC18/AGMr(HindⅢ)-1,转化E.coliJM83。酶切分析、SouthernBlot分析和序列分析均证明克隆成功,但所用的第165代Vero细胞株与另一非洲绿猴肾BSC-1细胞株的序列相比较,172个碱基中有6个位点突变。用该重组质粒作探针,对Vero细胞培养的狂犬疫苗作SouthernBlot分析表明,未经纯化的半成品中残余细胞DNA长度约400~5000bp。斑点杂交分析表明,杂交特异性良好,残余细胞DNA最小检出量约4pg。提示AGMr(HindⅢ)-1高度重复顺序可特异地应用于Vero细胞残余DNA检测。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在恙螨体内增殖的动态观察

张云, 李先富, 吴光华, 张家驹, 姜克俭

1997, 12(2): 132

取饲养的小盾纤恙螨幼虫和若虫.每20d为一批制成无菌滤液接种Vero-E6细胞测定HFRSV滴度,动态观察HFRSV在螨体内的增殖情况,并用PCR技术检测恙螨幼虫和若虫体内HFRSV-RNA。结果如下:小盾纤恙螨幼虫期除60d一批外,其余各批均在不同时间内测出HFRSV滴度,3批若虫中亦有2批测出HFRSV滴度并检测到HFRSV-RNA。结果为小盾纤恙螨作为HFRS的传播媒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RT-nested PCR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病毒核酸

李秀玲, 张天明, 胡珍姣

1997, 12(2): 137

采用异硫氨酸胍-酚-氯仿(AGPC)一步法提取病毒-RNA,并依据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核蛋白(NP)编码基因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合成两对巢式引物,建立了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HFRSVRNA方法。应用此法对HFRSV感染的VeroE6细胞培养液及HFRS患者血清中的病毒R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细胞培养液及35例HFRS患者血清均为阳性,正常的VeroE6细胞及20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将HFRSV感染细胞提取的R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可检出10(-7)稀释度的病毒RNA(约0.2pg)。该法灵敏、特异、快速、简便,为从分子水平探讨HFRS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狂犬病毒糖蛋白DNA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效果的观察

李萍, 严家新, 朱家鸿

1997, 12(2): 142

构建了含有狂犬病毒(RV)CVS株糖蛋白(GP)基因的重组质粒pCMVCVSRG,将其转染至鼠NIH3T3细胞中,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APAAP法均证实RVGP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分别将合RV不同毒株的GP基因的质粒(DNA疫苗)及空白载体质粒(对照组)免疫小鼠,仅DNA疫苗免疫的小鼠产生了中和抗体。以RV攻击后,DNA疫苗免疫组小鼠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的启动子(CMV或SV40)与不同GP基因(来源于CVS株或ERA株)对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无明显影响。在注射120d后.用PCR方法仍可检测出RVGP基因。结果表明:狂犬病DNA疫苗能够诱生低水平的中和抗体和记忆性B淋巴细胞,并能保护小鼠抵抗RV的攻击。该疫苗能在体内稳定存在。狂犬病DNA疫苗的研制为狂犬病免疫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可为防治其他疾病的DNA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应用核酶体外切割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研究

郭旭东, 哈斯阿古拉, 张鹤龄

1997, 12(2): 149

针对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第356~358位点“GUC”.设计、合成了一种“锤头状”核酶。将核酶基因克隆在体外转录载体PSPT19的SP6启动子下游;同时将PLRVCPcDNA亚克隆在体外转录载体pSPT18的SP6启动子下游。利用SP6RNA聚合酶分别体外转录,获得核酶分子和靶RNA序列。在41℃保温进行核酶切割反应,检测到预期大小且被切开的两个RNA短片段。

小麦丛矮病毒(WRSV)的近全长cDNA基因文库的构建

沈加丽, 龚祖埙

1997, 12(2): 155

用大肠杆菌Poly(A)聚合酶,在纯化的小麦丛矮病毒的单链基因组RNA3'末端加多聚腺苷酸,以此RNA作模板,12-18寡聚脱氧胸核着酸作引物,合成cNDA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stI和EcoRI对该cDNA酶切,同时再分别用PstI单酶和SmaI与EcoRI双酶对pUC载体酶切,经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筛选和酶切鉴定后,共得到10种不同大小的非定向克隆,其大小之和约14kb,同时还得到定向克隆47个。已知N蛋白基因3'端含有SacI酶切位点,故在用限制性内切酶SacI对10种插入片段进行分析后发现,仅有约6kb的插入片段含有SacI位点,再用合成的与WRSVNN蛋白mRNA3'端顺序相同的引物对该克隆进行顺序分析证明,它含有WRSVN蛋白、G蛋白、M蛋白和部分L蛋白基因。对47个定向克隆进行顺序测定后,用DNA顺序分析软件将它与其它几种弹状病毒基因组的3'前导(leader)和5'拖尾(trailer)RNA进行比较后发现,有两个定向克隆分别含有它们的3'前导或5'拖尾的高保守区顺序,构建了一个近全长的小麦丛矮病毒(WRSV)cDNA文库。

中国对虾球状病毒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包振民, 胡景杰, 李秋芬, 徐怀恕, 姜明, 刘晓云

1997, 12(2): 162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在越冬中国对虾雌性亲虾体内检测出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80nm左右。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对带毒亲虾在室内隔离条件下进行了暂养催产,并对其所产的卵子、幼虫和的虾进行了隔离培育。带毒亲虾的卵子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和幼虾生长速度均明显低于不带毒亲虾的子代。电镜观察发现.在带毒亲虾卵巢、各期幼虫和幼虾的细胞内存在球状病毒颗粒,在刚产的卵子的卵黄颗粒中可看到一种似球状病毒颗粒。研究表明:带球状病毒的对虾呈隐性感染,在胁迫条件下带毒幼虾可暴发病害,带毒亲虾可正常发育产卵,病毒可能通过卵巢、卵子进行垂直传播。

树类-细小病毒的初步研究

吴小闲, 蒋虹, 涂新明, 张新生, 施慧君

1997, 12(2): 167

从树肾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出3株病毒,嗜在对数分裂期的TL细胞上复制,产生细胞病变和血凝素抗原,能凝集豚鼠和小鼠红细胞。交互血凝抑制实验表明3株病毒同属一个血清型。免疫酶染色显示抗原首先出现于细胞核。电镜观察负染标本病毒形态近似圆形和六角形,无胞膜,直径约30nm。血清学检查大多数树血清中含有该病毒抗体,证明是树的一种潜在病毒。初步鉴定为类细小病毒。

两种病毒侵染中国对虾后细胞超微病理学变化与免疫标记

黄灿华, 石正丽, 张立人, 王斌, 李华

1997, 12(2): 171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人工感染的中国对虾病毒病原及其宿主细胞超微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病虾体内存在球状与杆状两种病毒病原,有时在同一病虾组织的同一细胞中可见两种病毒同时侵染现象,该现象提示存在复合感染的可能。利用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对感染病虾细胞质中出现的球状病毒作定位标记,初步结果表明已分离提纯的球状病毒与感染病虾细胞质中观察到的病毒粒子性质基本相同。病毒侵染后,细胞内主要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侵染后期,可见溶酶体及多种膜性结构大量增生、细胞核被一些微管样结构包裹等特殊变化的发生。

用蚀斑法滴定痘苗病毒的准确性及其精确数学模型的探讨

王继麟, 朱家鸿

1997, 12(2): 178

用蚀斑法滴定病毒是确定感染病毒颗粒存在数量的一种较准确方法。本实验表明,痘苗病毒吸附4h后仍有大量病毒粒子未能吸附到细胞单层,进而测定出病毒接种量、维持液加量和所测病毒滴度间具有一种互为消长的非线性相关性。因而设计了几种检测方法,其准确性均优于常规痘苗病毒蚀斑测定法。利用装配有Mathematic软件包的计算机在痘苗病毒接种量、维持液加量和所测病毒滴度间建立了曲线拟合模型和曲面拟合模型。通过曲线拟合模型推断病毒感染滴度为常规法滴定值的近5倍。

不同系统聚类算法对昆虫包涵体病毒模式的识别

刘进学, 朱湘民, 汤显春, 张世敏, 陈华, 夏祥明

1997, 12(2): 185

随着分析微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毛细管裂解色谱法(PyrolysisGaschromatography,简称pyGC)业已用干鉴定微生物[‘-‘1和分析鉴别化学成分、结构极为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并证明了利用nyoc分析鉴定昆虫包涵体病毒的可行性K]。系统聚类分析是统计模式识别的重要...

异源病毒感染对银纹夜蛾血淋巴酯酶的影响

舒志群, 徐旭士, 朱志民, 龙綮新, 许琳

1997, 12(2): 189

对染病昆虫酯酶同工酶(简称酯酶)的变化进行分析测定,已成为了解病毒进入虫体靶器官后的病理生化变化以及病毒复制与虫体新陈代谢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方面的报道“J侧重于同源病毒——寄主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则针对银纹夜蛾(AWrammaagnata)幼虫感染异源粉纹夜...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