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3卷3期

|     

Review

杆状病毒p10基因及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陈尚武, 魏永杰, 龙綮新

1998, 13(3): 185

p10蛋白是杆状病毒复制晚期大量表达的一种蛋白质,因其分子量约为10kDa而得名。大量表达的p10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核和细胞浆中形成纤维状结构。研究表明,p10蛋白与杆状病毒感染细胞的裂解及多角体释放有关,同时参与多角体囊膜的形成,维持多角体的...

随机RNA库筛选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王冰, 江红, 柯丽华

1998, 13(3): 19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体外分子进化有了进一步认识,把组合化学策略与模拟进化思想结合起来,构建了由各种各样合成分子组成的数目庞大的组合库(包括多肽、氨基酸、蛋白质、寡核苷酸),这些组合库的构建及筛选不仅适合于筛选药物先导化合物,而且适用于研究、诊...

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对重组痘苗病毒表达Gag蛋白的影响

毛春生, 金宁一, 佟明华, 郭军庆, 王秀清, 郭志儒, 殷震

1998, 13(3): 207

将系列缺失的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和全长的gagORF置于痘苗病毒载体中,经同源重组和血球吸附试验,成功地构建了6株重组痘苗病毒。免疫印迹和免疫酶试验检测均表明,6株重组病毒的Gag蛋白表达量因LTR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表明HIV1的LTR及其下游基因置于痘病毒启动子控制下,在痘苗病毒中表达时有下述特点:(1)不同的痘苗病毒启动子与全长LTR相互作用,对gag基因表达有显著不同的调控效果;(2)NR序列对Gag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3)EN序列不能被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系统识别;(4)TAR序列可提高Gag蛋白的表达量;(5)U5区及下游非翻译序列不影响Gag蛋白的表达。

大规模区带离心纯化Vero细胞乙脑疫苗

石慧颖, 丁志芬, 赵敏, 庞成华, 杨抗抗, 李荆

1998, 13(3): 213

本文报道一种适合疫苗生产的大规模纯化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方法。原疫苗经适当浓缩和去除DNA处理后,用不连续蔗糖梯度(36%和60%)。32600g,速率区带离心4h。纯化后疫苗的效力比中国参考疫苗高出6倍以上,补体结合抗原比中国参考疫苗高4~8倍。总蛋白含量低于30g/mL,牛血清含量降至0.5g/mL以下,细胞残余DNA低于100pg/0.5mL。用此法连续制备三批纯化疫苗,其纯度和效力均高于日本鼠脑纯化疫苗。此法对于制备其它纯化Vero细胞疫苗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基因变异特点初探

潘文胜, 王海涛, 汪涛, 郭华章, 骆抗先

1998, 13(3): 221

对两例HCVRNA持续阳性者分三个时间点随访五年,测定了HCV的高变区基因序列,每个时间点平均测定28个克隆,总共测定了168个克隆。研究发现HCV高变区基因变异有五个明显特点:(1)变异程度大,高变区至少有89%的核苷酸位点都可能发生变异;(2)变异形式多样,除常见的替代突变外,缺失突变(缺失1、2或3个核苷酸)的克隆数占总克隆数的22.5%;(3)优势克隆明显,即有若干个克隆高变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同;(4)类似株现象严重;(5)变异幅度大。该研究说明HCV高变区基因变异具有高度复杂多样性。

GC32细胞对三种虫媒病毒的敏感性研究

章域震, 黄文丽, 侯宗柳, 袁庆虹

1998, 13(3): 225

用胃癌细胞株GC32,对乙型脑炎、基孔肯雅、兰加特病毒进行敏感性研究。并用BHK21细胞作对照,发现GC32细胞对两种病毒的敏感性与对照细胞BHK21极为接近。BHK21和GC32细胞对基孔肯雅、乙型脑炎和兰加特的免疫荧光实验,于感染后48h或72h都出现+++ ++++的阳性结果。两种细胞对基孔肯雅和乙型脑炎病毒都形成空斑,BHK21细胞对基孔肯雅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空斑形成单位分别为5.65和5.36;GC32对基孔肯雅和乙型脑炎病毒的空斑形成单位分别为6.48和5.61。实验表明,GC32细胞可以作为有关病毒实验的理想细胞株。

1992~1994年HIV-1国际流行株和云南株膜蛋白V3区氨基酸共有序列比较

王斌, 鲁晓晴, 邵济钧, 邵一鸣, 曾毅

1998, 13(3): 230

对1992~1994年间16个云南HIV1株膜蛋白基因V3区进行了DNA序列测定,经计算机DNASIS及PROSIS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出其相应的氨基酸共有序列YNV3和两组共有序列YNV3A和YNV3B,计算了YNV3中每个氨基酸的保守性。分别将YNV3A和YNV3B与世界各地的HIV1代表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HIV1云南株膜蛋白V3区氨基酸共有序列YNV3中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变异度为7.66%。两组共有序列YNV3A和YNV3B,分别与HIV1美欧株及泰国流行株B亚群相应序列有较高同源性。这一结果提示,在进化上云南瑞丽HIV1流行毒株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这一时期该地区的流行毒株以HIV1美欧株、泰国株B亚群及其衍生株为主。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细胞免疫学特性研究

赵蓓, 季晓辉, 赵有宏, 丁如予, 周瑶玺

1998, 13(3): 23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APAAP法及MTT法,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中国南京地方株CN5感染细胞病毒抗原表达的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CD抗原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及PHA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的改变。结果显示,CN5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后8~12h即可在细胞内检出病毒抗原,至接种后48h,病毒抗原阳性细胞可达36%;CN5感染CBMCs和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可引起两者CD3阳性细胞减少、CD4阳性细胞增多,而对CD2、CD8、CD45RA阳性细胞百分率未见明显影响;CN5感染细胞裂解液对PHA诱导的PBMCs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该裂解液的蛋白浓度之间呈一剂量依赖关系,且可被HHV6抗血清所逆转。

家蚕BmN细胞的微载体培养及HBeAg的高效表达

邓小昭, 刁振宇, 朱应, 何亮, 乔仁良, 周宗安, 张林元

1998, 13(3): 237

选择微载体Cytodex3对家蚕BmN(从SilkwormBombyxmori获得的细胞系)细胞进行高密度培养,并获得成功。观察了家蚕BmN细胞在微载体Cytodex3上的贴壁分布,研究了不同接种浓度与微载体浓度时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筛选出最佳的技术参数。在1000mL滚瓶中用微载体Gytodex3培养家蚕细胞,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细胞接种浓度3.6105细胞/mL、微载体浓度5g/L),5d后,细胞的终密度达到2.8106细胞/mL,细胞增长指数为7.9。在细胞指数生长期(传代后48~60h)用载有HBeAg基因的重组病毒(rBmHBe)接种(感染量为0.4PFU/细胞),5d后,培养上清中HBeAg滴度为1∶9.6104,是用方瓶静止培养的家蚕细胞表达量的3倍。

金鱼生长激素Ⅱ基因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林广云, 龙綮新, 黄安林, 庞义, 余奇理

1998, 13(3): 250

以pSXIVVI+X3为转移载体,将编码金鱼生长激素Ⅱ的cDNA插入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基因组中,构建了重组病毒株TnNPVSX+gfGHⅡ46。该毒株能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离体培养细胞及银纹夜蛾(Agyrogrammaagnata)幼虫中表达金鱼生长激素基因。蛋白免疫印迹表明,表达的生长激素蛋白分子量为22.5kDa,与理论计算值相符,且表达的生长激素可分泌到感染细胞的培养基及虫体血淋巴中。RIA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天然的生长激素有相似的免疫特性,重组病毒在感染细胞96hpi所表达的生长激素达到最高水平,平均每105个细胞可在细胞培养基中检测到金鱼生长激素Ⅱ达86.74ng;平均每克干虫可产生金鱼生长激素Ⅱ214g。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凋亡抑制基因对p35基因失活病毒的功能拯救

王业富, 齐义鹏, 朱应, 李小峰, 李志达

1998, 13(3): 256

野生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能感染棉铃虫细胞,不引起细胞凋亡,用LacZ基因使AcNPV凋亡抑制基因p35插入失活,得到缺陷病毒Acp35Z能迅速引起棉铃虫细胞凋亡,但缺陷病毒本身不能复制。用AcNPV即早期基因IE1启动子带动棉铃虫杆状病毒(HaNPV)p35基因在棉铃虫细胞中瞬时表达,能拯救p35基因失活病毒Acp35Z复制。通过X-gal显色反应和dotELISA分别检测到了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和p35基因的表达,证明了所克隆的HaNPVp35基因不仅是一个凋亡抑制基因,也是一个与杆状病毒复制相关的基因,它的瞬时表达能支持Acp35Z在棉铃虫细胞中复制。

烤烟栽培品种G28和K326抗黄瓜花叶病毒的遗传转化

陈元生, 肖火根, 张曙光, 范怀忠

1998, 13(3): 262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CMVBS(香蕉株系)的CP基因转入广东烤烟栽培品种G28和K326,获得了再生转基因烟株。在卡那霉素(Km)100g/mL浓度下转化体叶片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用PCR和DASELISA分析,结果证明CP基因已整合到转化烟株的染色体中,并得到不同程度的表达。利用广东地区香蕉、烟草和番茄上的CMVBS、27和37株系,采用机械接种和蚜虫传毒法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证明转基因烟株对这三个株系的攻击都表现出明显的抗病能力,其抗性程度与烟株中的CP表达量呈正相关。采用五种攻毒浓度处理,发现随着攻毒浓度的增加,转基因烟株的抗病能力逐渐减弱。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基因克隆及探针制备与检测

石正丽, 黄灿华, 陈棣华

1998, 13(3): 267

从收集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病虾样品中分离到一种杆状病毒,经负染在电镜下观察,完整病毒粒子大小为110280~320nm。病毒核酸经EcoRI酶切,克隆到pUC18质粒上,经筛选得到两个克隆L46、M13,克隆片段分别为2.14kb和3.58kb。将这两个基因片段和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简称WSSV)基因克隆片段A26制备探针,共同用点杂交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病虾样品进行检测,以了解我国沿海地区对虾杆状病毒的分布,并确定中国对虾杆状病毒与WSSV的同源性。

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GA株基因组BamH Ⅰ-L片段的序列分析

卢春, 朱鸿飞, 张训海, 蔡宝祥

1998, 13(3): 270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是一种能诱导鸡淋巴组织增生或淋巴肿瘤的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由此而引起的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利用疫苗进行有效控制的肿瘤性疾病。鉴于此,作为研...

刺槐上分离的花生矮化病毒的研究

张宗义, 陈坤荣, 许泽永, 陈金香, 方小平

1998, 13(3): 274

刺槐花叶病是我国北方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常见病害。1987~1995年对河南、河北、山东和北京部分地区刺槐进行调查,刺槐花叶病发病率为4%~87.5%。该病害主要特征是:叶片出现浅绿与绿色相间带有疱疹的花叶症状,叶缘波状扭...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组轮状病毒

韩新兵, 张福萍, 王正党, 黄嘉驷

1998, 13(3): 279

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属于呼肠病毒科(Reoviridae)的双链RNA(dsRNA)病毒。至今已将轮状病毒分为七个组(A~G)。已经发现的B组轮状病毒分别来自人、大鼠、牛、猪、羊。近十年来,通过轮状病毒的研究,轮状病毒B组已被公认为引起人...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