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5卷1期

|     

Review

水体环境的植物病毒及其生态效应

郑耀通, 林奇英, 谢联辉

2000, 15(1): 1

收稿日期: 1998-12-21
人和动物病毒污染水体的研究已有多年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其研究已从单纯的环境监测和卫生评价向机制和规律等纵深方向发展。分子生物学方法已深入到水病毒学领域 ,利用基因探针和扩增技术检测水体病毒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然而针对水体植物病毒污染及其环境效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疑难判定血清的研究

林京香, 王佑春, 张华远

2000, 15(1): 8

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的国内外HBsAgEIA试剂及ABBOTT抗 HBs、抗 HBcEIA试剂 ,对所收集的 13份HBsAg疑难判定血清进行检测 ,并用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 ,结果显示国内外HBsAg试剂对部分HBVDNA阳性样品的检出率差异较大 ,提示这些样品可能为S基因突变株或HBsAg含量较低 ,因此 ,HBsAgEIA试剂的敏感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并应进一步研制检测S基因突变株的HBsAg诊断试剂。

汉坦病毒沟3株PCR分型

孔艳, 刘文雪, 董关木, 俞永新

2000, 15(1): 11

汉坦病毒 (HV)沟 3株在以往报道的免疫学中和效价检测 ,为一株中和抗原广谱的毒株。本研究对这一毒株经过两次挑斑纯化 ,并经PCR方法进行分型检定 ,初步认为沟 3毒株为SEO型HV病毒。

HCV编码病毒结构蛋白的DNA免疫研究

单梅梅, 刘克洲, 陈 智

2000, 15(1): 14

应用HCVC (pC)和HCVCE1E2 (pCE1E2 )重组体转染真核细胞并且通过肌注免疫BALB/C小鼠 ,对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行检测。所用的 pC和 pCE1E2 均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出特异性HCVC蛋白 ;肌注DNA免疫后均可诱导出BALB/C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抗体反应的A值 :pC组为 0 .358± 0 .0 96 ,pCE1E2 组为 0 .4 15± 0 .12 7;CTL活力 pC组为 18.6 5%± 5.72 % ,pCE1E2 组为 2 0 .0 7%± 11.11% ;通过免疫鼠荷瘤检测体内CTL反应 ,可观察到免疫组鼠发瘤时间滞后 ,发瘤部位减少和存活时间延长。在开发和研制HCV疫苗的过程中 ,DNA免疫是在快速构建、评价和筛选免疫原方面的有效办法。

我国四株狂犬病毒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和位点比较

唐青, Lillian A Orciari Charles E.Rupprechti, 赵秀芹, 李志刚, 杨为松

2000, 15(1): 22

测定我国人用狂犬疫苗株 (aG)、减毒株 (CTN 181)及两株街毒糖蛋白 (GP)基因cDNA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结果两株街毒仅相差两个碱基和一个氨基酸残基 ;两株街毒与CTN的同源性 (85.9% )高于aG株 (81.9% ) ;聚类分析将街毒和固定毒分为两支。比较GP嗜神经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蛇神经毒素同AChR结合部位高度同源。被认为决定毒力的 333位Arg ,CTN发生了Q替换 ,其它毒株均为Arg333。所比较的毒株均存在 319位糖基化位点 ,此外 37位糖基化位点也相对保守 ;GP两个主要抗原表位 ,GⅡ的氨基酸构成完全一致 ,GⅢ只在一些减毒株中发生与毒力密切相关碱基的替换。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抑制活性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及应用

黄升海, 史百芬, 王明丽, 张咏南, 胡勇, 毕克菊

2000, 15(1): 34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Long株 )的单克隆抗体F3细胞株。经IFA及ELISA证明 ,F3株McAb对RSV抗原特异 ,具中和活性及融合抑制活性 ,其腹水中和效价和融合抑制效价分别为 1∶12 8和 1∶6 4。将F3株McAb与商售混合单抗试剂盒进行临床诊断比较 ,二者阳性符合率 96 .9% ,阴性符合率 100 %。

广州地区急性散发性HEV毒株基因特征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李庆虹, 黄如统, 魏绍静, 李德荣

2000, 15(1): 39

利用RT PCR技术对我国广州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分离株G93 1、G93 2、G93 3和G93 4基因组聚合酶区部分核苷酸序列 (4 52 2~ 4 76 1nt)进行检测 ,PCR阳性产物经纯化、克隆后测序。结果G93 1、G93 3和G93 4株病毒的这段序列完全相同 ,且与我国新疆暴发流行的HEV 87A株及亚洲HEV代表株的同源性为 10 0 % ;而G93 2株与它们的差异较大 ,同源性只有 79.9% ;但是 ,它与 1997年从厦门地区急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检测的X S1株同源性很高 ,达99.2 %。并对G93 2株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与 87A株一致。表明我国南方散发性HEV毒株的基因组存在差异 ,可能同时流行着两种不同的HEV基因型 ,但生物学性状是相同的。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74)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杨洁, 龙綮新, 吴文言, 王珣章

2000, 15(1): 45

用AcNPV p74基因 3′端的 1.4kb片段 ,通过Southernblotting将SpltNPV的 p74基因定位于XhoI(4 .9kb)、EcoRI(4 .4kb)、BamHI(3.0kb)片段上。进一步用ExoⅢ和构建亚克隆测序法 ,对长 2 545bp的 p74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 ,其中 1974bp的编码区编码 6 58个氨基酸 ,蛋白分子量约 75.87kD ,其编码蛋白与AcMNPV和CfMNPV p7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6 4 %和6 3%。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株和日本株vp39基因的比较研究

齐义鹏, 刘德立, 孙晓洁

2000, 15(1): 52

以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cNPV)的核衣壳蛋白基因vp39设计引物 ,用PCR技术扩增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株 (BmNPV Ch)~ 1.3kb片段 ,并测定了其全序列长 12 30bp。推导的氨基酸 351个 ,其与BmNPV日本株 (BmNPV Ja)vp39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97.5% ,氨基酸同源性达 97.1%。该片段在E .coliBL2 1中诱导表达能产生分子量约为 38kD的特征性蛋白带 ,证明所扩增片段为BmNPV Ch的vp39基因。经与BmNPV Ja比较 ,其 6 2 5位有 3个核苷酸(CGA) ,985~ 910位有 6个核苷酸 (GTCGGC)的插入 ,未造成码组移动。有 17处点突变 ,但取代突变 (replacementmutation)仅 7处 ,对两株病毒VP39蛋白的亲疏水性和酸碱性质未产生显著影响。由于点突变带来氨基酸改变 ,使BmNPV Ch的vp39蛋白的α 螺旋由 13.2 %增加到 15.4 % ,无规卷曲由 7.2 %减少到 5.8% ,β 折叠和β 转角维持不变 ,约为 79.6 % ,仍保持以β 折叠为主要二级结构单元的片层状折叠结构。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龚岷, 李暐东, 梁布锋

2000, 15(1): 59

用PCR方法从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BusuNPV)中扩增出DNA聚合酶基因片段 ,经pGEM T载体克隆到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经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出DNA聚合酶基因 2 379bp长的核苷酸序列 ,推导出 793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显示 ,BusuNPV与HzSNPV的同源性最高 ,达 57% ;与OpMNPV的同源性最低 ,为 39.6 %。

不同CMV分离物侵染寄主的超微结构变化

洪健, 陈集双, 李德葆

2000, 15(1): 66

应用电镜观察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不同分离物侵染寄主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来自一串红 (Salviasplendens)的不含卫星RNA分离物M 2 2侵染心叶烟 ,病毒粒子散布于细胞质 ,在液泡中形成大片病毒粒子结晶 ,液泡膜边缘产生小泡结构 ,完整的病毒粒子穿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运转 ,胞间连丝中央部分有扩张现象。自然感染三生烟的含坏死卫星RNA分离物 8 S1侵染普通烟 ,病毒粒子分散于细胞质 ,在液泡中未观察到结晶体 ,叶绿体产生囊泡结构 ,部分病毒粒子处在叶绿体空泡中。田间寄主上受 8 S1侵染的三生烟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球形病毒粒子 ,叶绿体也产生含有病毒粒子的囊泡结构。表明含有卫星RNA和不含卫星RNA的CMV分离物引起的细胞病变特征存在差别 ,可能是CMV卫星RNA参与病理变化的依据之一。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