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4卷4期

|     

Review

植物病毒介体传播的分子机制

叶荣, 陈剑平, 于善谦

1999, 14(4): 285

植物病毒47个属中。被证实可通过天然生物媒介传播的病毒有4o个属。植物病毒经空气传播(air.bome)的介体是昆虫和螨,而经土壤传播(soibbome)的介体为线虫和真菌。此外,植物病毒传播还可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seed.borne)和花粉(pollen-borne)传播。

一种新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人肿瘤细胞的影响

苏霏, 齐兵, 齐义鹏

1999, 14(4): 304

腺病毒E1A基因诱导细胞凋亡.E1B19K基因及E1B55K基因抑制细胞凋亡,前者被克隆到腺病毒转移载体pCA13的HCMVIE启动子下游.构建成转移载体pCAE1A。采用lipofectin法将PCAE1A和含腺病毒基因组(E1、E3区缺失)的质粒pBHG11共转染293细胞,7~10d后得到重组病毒v5Ad4。用v5Ad4感染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结果表明v5Ad4有明显杀伤和裂解肿瘤细胞功能。在人胚肺正常二倍体细胞中,v5Ad4没有表现出可见的细胞毒效应。

胃粘膜损伤中EB病毒感染与P53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

赵军理, 糜克永, 龙焱华, 方向明

1999, 14(4): 304

为了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应用PCR技术对166例胃粘膜损伤标本的EBVDNA进行检测.其中66例应用银染PCR-SSCP分析技术检测了p53exon5~8突变情况,10例应用直接法原位PCR技术检测了EBV在组织中的感染情况。结果166例标本中EBV感染率为30.1%;EBV在细胞中感染大体是弥散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66例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54.5%。对比分析,EBV阳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75%(21/28),EBV阴性标本中p53基因突变率为39.5%(15/38)。结果表明,EBV对胃粘膜组织细胞具有易感性,p53基因突变在胃粘膜病变中是一个常发事件,EB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性.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反义前S/S基因转移表达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季伟, 王勤环, 斯崇文, 于敏, 张国庆, 刘丹

1999, 14(4): 310

为了观察反义基因转录表达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将HBVayw前S/S基因(PreS/S)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构建preS/S反义基因重组体,经转染PA317细胞后,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用重组病毒转导2.2.15细胞后,第3天即可见细胞培养上清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表达量减少,到转导后第5天,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表达量降到最低水平,HBsAg抑制率为71%,HBeAg抑制率为27%,抑制作用至少可持续到转导后第11天。空载及正向插入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导对2,2.15细胞内HBV抗原表达无抑制作用。

汉坦病毒核壳蛋白重组抗原的制备和基因分型的研究

唐家琪, 操敏, 王长军, 雷万里, 魏春宝, 叶春燕

1999, 14(4): 314

根据HFRSV汉滩型(HTN)代表株76-118和汉城型(SEO)代表株R22基因资料,设计了两组引物,用电脑软件分析证明设计符合引物标准。以一组引物克隆全长S基因片段和N端的部分S基因片段,并使它们在T7系统进行融合表达和非融合表达。非融合表达产量虽不及融合表达高,但生物活性好。以非融合表达的两个S基因片段产物作间接ELISA的包被抗原,其工作浓度均达1:100000用另一组引物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我国不同地区由8种主要宿主分离的37个HFRSV毒株,2个阳性标准对照毒株和5个阴性对照标本,并与cELISA法比较,二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4.6%,符合率为84.6%,但前者比后者敏感性高15.4%。对其中20个毒株的PCR扩增产物先后用RsaⅠ和HindⅢ作二级酶切,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分型法。被定为HTN型的9株,SEO型的8株,余3株未能定型。此20个毒株曾用血清学方法分型,仅11株分型成功.与RT-PCR-RFLP法结果符合。分型成功率RT-PCR-RFLP法比血清法高30%。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R22株核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表达

姚智慧, 董关木, 俞永新

1999, 14(4): 322

为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疫苗侯选株R22核蛋白的结构与特性,应用逆转录PCR扩增了R22编码区基因,并将扩增产物克隆于pET-3a表达质粒,测得R22株S片段编码区序列为1290个核苷酸。比较分析表明与Seoul型同源性高达96.2%,而与Hantaan型同源性仅为71.0%,与用血清学分型的结果一致。将克隆的pET-R22NP转化到BL21后,IPTG诱导得到较高效的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达的NP仅与NP蛋白特异的单克隆抗体A35和3D9反应,而与G2蛋白特异的3D8不反应。表达的产物为汉坦病毒的诊断提供了特异性抗原。

人类疱疹病毒7型感染脐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

彭光勇, 姚堃, 任强, 季晓辉

1999, 14(4): 328

用生物活性法,检测人类疱疹病毒7型Glasgow株和南京地方株YY5及HHV-6GS株感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水平。结果发现,HHV-7对也能较强地诱生TNF-,但达到峰值时间(3~4d)迟于HHV-6GS株(2d);在感染24h上请中,GS株产生TNF-量明显多于YY5株、Glasgow株产生量(P<0.05),三者与未感染单个核细胞比较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Glasgow珠和YY5株之间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HHV-6、HHV-7都能通过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罗保君, 王华林, 陈新文, 孙修炼, 王汉中, 彭辉银, 胡志红, BasilM.Arif, JustM.Valk

1999, 14(4): 333

对油桐尺蠖单粒包埋核型多用体病毒(Buzurasuppressariasingle-nucleo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BusuNPV)基因组中BamHI-H片段的序列进行分析,该片段全长2422bp,包括三个开放阅读框:p47基因(AcMNPVORF40的同源区)的5′端,完整的组织蛋白酶基因(cathepsin)(AcMNPVORF127的同源区)和p74基因(AcMNPVORF138的同源区)的3′端。序列比较分析表明,BusuNPV的这三个基因与其它杆状病毒的同源基因具有相同的结构保守区。BusuNPV基因组BamHI-H片段上这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完全不同于AcMNPV相应基因的排列顺序。

水稻条纹病毒蛋白与核酸的特性

林含新, 林奇田,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1999, 14(4): 343

提纯的水稻条纹病毒(云南宜良分离物)在电镜下的形态为多型性,但主要是宽8-10urn,长80-25O的分枝丝状体,有些为直径3urn或8urn的开环环状体,有些为13urn宽,130-190urn长的丝状体,但其基本结构应是直径3urn、长度不等的丝状体。经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分析,VRNA4编码的病害特异蛋白(SP)分子量为19.9kDa,而VCRNA3编码的外壳蛋白(CP)约为336kDa。在非变性条件下,RSV的4条ssRNAs大小分别为3OXIO(ssRNAI)、互.2XIc(ssR.NAZ)、0.9X10(ssRNA3)和0.8X10Da(SSRNA4),有时出现一条大小为0.58X10Da的单链RNA(ssRNA);而4条dsRNAs的分子量分别为4.9X10(dsRNAI)、2.8X10(dsRNAZ)、20XIOo(dsRNA3)和1.7X10D。(dSRNA4)。利用制备电泳分离提纯的外壳蛋白免疫家兔,得到了高特异性的抗血清。A蛋白夹心ELISA检测结果表服RSV-CP与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GSV)CP抗血清有微弱的反应,但与RSV、RGSV的SP抗血清没有反应,而RSV-CP抗血清与RSV.SP及RGSV的SP、CP都无血清学关系,这个结果表明RGSV与RSV之间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感染途径、宿主范围及对温度敏感性的研究

曾慷, 何建国, 翁少萍, 黄志坚, 侯可挺, 罗均任, 黄伟平, 陈炯恒

1999, 14(4): 353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无细菌滤液通过肌肉注射、划痕浸泡、腹腔注射和口服等四种感染途径,人工感染健康鳜鱼(Sinipercachuatsi),四种途径都能引起典型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通过腹腔注射感染途径,病毒滤液在25~34℃条件下,能引起健康鳜鱼发病。另外,用病毒滤液感染尼罗非鲫(Oreochromis。niloticu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乌鳢(Ophiocephalusarg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和尖吻鲈(Latescalcarifer)五种鱼,大口黑鲈能够感染成功,为ISKNV的宿主,而其它鱼不能感染成功,不是ISKNV的宿主。

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体内增殖模型的建立

黄灿华, 石正丽, 张建红, 张立人, 陈棣华, J.R.Bonami

1999, 14(4): 358

应用对虾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WSSV),对淡水克氏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两种淡水蟹(中华绒螯蟹、长江华溪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除淡水克氏螯虾之外,其它受试的虾蟹均不能感染WSSV。克氏螯虾3个不同剂量级感染至12d平均死亡率为94%。从发病或死亡个体采集血淋巴,经电镜负染色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其形态大小、靶细胞组织病理均与从中国对虾中分离的WSSV相似或相同。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可靠性。克氏螯虾重复感染效果良好,有可能成为研究WSSV的一种理想的病毒体内增殖模型。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值与棉铃虫血淋巴酯酶的变化

徐旭士, 赵贵军, 李飞, 刘润忠, 张友清

1999, 14(4): 364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同源棉铃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是重要杀虫资源。病毒感染导致宿主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变化,可通过一定方法观察到其表征,此为病毒感染的病理生化特征。昆虫血淋巴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宿主物质和能量代谢?..

几种常见花生病毒血清学关系的研究

刘文斌, 陈坤荣, 张宗义, 许泽永

1999, 14(4): 368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中国也是个花生消费大国,但是常有8种重要的花生病毒危害,包括花生斑驳病毒(PMV)、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丛簇病毒(GRV)、花生丛矮病毒(PCV)、著茄斑萎病毒(TSWV)、花生芽枯病毒(BNN)、花生矮化病毒(PSV)和黄瓜花叶病毒(...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