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4卷3期

|     

Review

杆状病毒增效蛋白研究进展

马永平, 欧洋, 孟小林, 徐进平, 叶林柏

1999, 14(3): 185

昆虫杆状病毒增效蛋白(enha~cin)曾被称为病毒促进因子(synergistic tactor,SyF)或病毒增效因子(vir~enhancing factor,vEF).它长期以来被认为只存在于昆虫颗粒体病毒(Granu.]osis virus,GV)中的一类蛋白质,已知有8种GV 中含有增效蛋白。自TanadalI 1959年从 美洲一星粘虫(Pseudaletla unipuncta,Pu)GV 中分离出增效蛋白并证实它有增强PuMNPV的感染力后,一直很受人们关注。从它的作用机理到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结构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9D年代初,Hashimoto 和Roe[rink 等人先后分别对粉纹夜蛾GV(Trichopzusia ni GV,TnGV)和PuGV、棉铃虫GV(1-leliothis armigera,HaGV)的增效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对它们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发现三者间有很大的同源性和相似性。Roelvink 等人还在另外两种GV./J、菜粉蝶GV(P扫 rapae,Pira GV)和旋幽夜蛾GV(Sco togrammatrifolii GV,Sctr GV)中检出有增效蛋白的存在。虽然在昆虫痘病毒(en10一mopoxvirus.EPV)中也有类似的具增效作用的蛋白成分 】,但它与GV的增效蛋白不同,而在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中长期未见报道。直至1997年,Bischoff【8_等人从一种舞毒蛾NPV(LymantHa dispar MNPV.LdMNPV)基因组中克隆出一个增效蛋白基因.并对它进行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LdMNPV的增效蛋白基因结构和已测序的3种Gv(Tn GV,PuGV.HaGV)的增效蛋白基因结构很相似;它与GV的氨基酸序列也有29%的同源性。随后,他们又对LdMNPV的增效蛋白基因进行了表达【9 J。在NPV中发现增效蛋白及其基因尚属首倒.这一发现对增效蛋白及对GV与MNPV之间关系的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LdMNPV增效蛋白的基因结构、氨基酸序列作一介绍,并与已知的3种GV作一比较。

病毒命名与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徐耀先, 解梦霞, 向近敏

1999, 14(3): 190

病毒的命名过去不够统一,有些病毒是以宿主、病理特点、致病症状、病毒颗粒形态进行命 名,有些病毒是以地名和人名进行命名,还有些病毒是以字母和数字命名。病毒的分类系统也 不一致,动物病毒分类等级设立科、屑、种;而植物病毒分为组、亚组、种。为了力求分类和命名 的统一,1992年Martelli首先提出了植物病毒的科、属、种分类原则,1993年8月在英国格拉 斯哥召开的第9届国际病毒大会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采纳了这一分类原则,并且 新设立了一些植物病毒的科、属lI J,1995年在ICTV所公布的病毒分类和命名第六次报告中, 植物病毒分类已不再采用组、亚组,而统一使用科、属、种分类系统f2l。病毒的分类系统也开 始逐渐向更高级的分类等级发展,1991年I Ⅳ 在病毒分类和命名第五次报告中首次公布了 比科更为高级的分类等级,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Mononegavirales) J,最近ICTV 又先后 增设了套病毒目(Nidovirales)? 和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 J。除此以外,1996年8月 I Ⅳ 在第10届国际病毒大会上还对原有的病毒分类和命名规则作了进一步的修订,提出了 38条新的病毒命名规则 1。最近据Mayo等报道,ICTV 又批准了43条新的病毒分类和命名 规则,同时对病毒目、科、属和种名的书写也作了专门的规范 l。

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测定

郭亚兵, 侯金林, 戴炜, 骆抗先, P.Karayiannis

1999, 14(3): 205

测定7例慢性HBV携带者HBV基因组全序列,经同源性比鞍.确定基因型。2例基因型为B型,余均为C型:血清型adr 4例.adw 3例 备序列问X基因差异蛀大 未见A 撕、TⅢ2AI 64等重要位点的变异。结合已有的2株HBV中国流行株全基因序列,初步建立以中国流行株序列为基础的HBV标准序列,该标准序列与国外标准序列仅商22个位点的差异。

甲型肝炎病毒结构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卢银平, 林雨霖, 姚学军, 钱奇珍, 李晖, 张蔚

1999, 14(3): 210

利用高效持续带毒增殖的细胞株传代增殖获取甲型肝炎病毒(HAV)。采用不连续蔗糖/甘油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高度纯化的HAV颗粒。温和病毒裂解液裂解病毒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出三种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证实所分离蛋白为HAV三种主要结构蛋白VP1、VP2和VP3,蛋白含量较高。

小麦黄花叶病毒RNA2 28kDa蛋白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抗血清的制备

苏宁, 韩成贵, 李大伟, 侯占军, 邢怡明, 于嘉林, 刘仪

1999, 14(3): 217

根据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将WYMVRNA2上的28kDa蛋白基因克隆到pET11a上,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2839。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28kDa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得到高效表达。以含表达产物的凝胶为抗原,免疫家兔,首次制备了小麦黄花叶病毒RNA2蛋白特异性抗血清。

水稻条纹病毒病害特异蛋白的提纯及血清学特性

林含新, 林奇田, 吴祖建, 林丽明, 林奇英, 谢联辉

1999, 14(3): 222

应用差别pH值沉淀蛋白质的原理,建立了水稻条纹病毒病特异蛋白(SP)的两种提纯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从病叶中提纯到大量的SP,其粗提纯量分别为0.8和2.0mg/g病叶。通过SDSPAGE分离后得到了精提纯的蛋白,其分子量为20.1kDa。将粗提纯和精提纯的SP分别免疫兔子,制备出效价为51200和6400的抗血清。将效价为6400的高度特异性的抗血清用于研究RSVSP与RSVCP及同属的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GSV)SP、CP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表明,RSVSP的抗血清与RGSVCP、RSVCP之间无反应,但可与RGSVSP微弱反应;而RGSVSP、CP及RSVCP的抗血清与RSVSP之间都无血清学反应。结果证实了RSV和RGSV之间存在着进化上的亲缘关系

猴艾滋病病毒(SRV)的装配及释放与细胞内骨架系统关系的电镜观察

文建凡, 黄生民, 郑永唐

1999, 14(3): 231

将猴艾滋病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AIDStypeDretrovirus,SRV1)感染的Raji细胞进行选择性抽提制备成核骨架中间纤维这一细胞内骨架系统,再结合常规电镜技术和DGD包埋去包埋剂电镜技术,对此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装配和释放与这一骨架系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RV1病毒核壳体的装配是在细胞核附近的胞质中进行的,其装配中心是结合在胞质骨架的中间纤维上,正在装配的和已装配好的病毒核壳体都是紧密结合在中间纤维上的。而在核内骨架系统中未观察到病毒粒子。这表明SRV的装配可能是依赖于胞质中的中间纤维作支架,且装配好的核壳体可能沿着中间纤维被运送至质膜内侧或胞质内病毒感染后形成的空泡膜上,然后出芽释放

非洲猪瘟病毒j5R膜蛋白的电脑预测和实验证实

孙怀昌, LindaK.Dixon, R.M.EParkhouse

1999, 14(3): 236

蛋白多肽二级结构的电脑预测表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j5R阅读框编码12.9kDa膜蛋白。该蛋白的C末端含有一个潜在抗原决定簇,针对其合成肽的抗体能在ASFV感染细胞和病毒颗粒中检测到23或25kDa(取决于不同毒株)特异蛋白。免疫荧光试验显示,j5R蛋白主要位于感染细胞的病毒复制部位。油水两相分离和细胞分级分离试验结果证明j5R蛋白是膜相关蛋白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蔡家利, 蔡宝祥, 姜平

1999, 14(3): 244

以PRRSV弱毒株膜蛋白(M)和核衣壳(N)蛋白基因为模板,设计的一对含有EcoRI和BamHI酶切位点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一约900bp的MN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成功克隆于高效表达载体pBV220,构建成重组质粒pBVMN,导入大肠杆菌DH5,经温敏诱导,成功地表达了MN基因。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其分子量约34kD,与兔抗PRRSV高免血清发生反应,经光密度扫描分析,表达产物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2%。该研究为PRRS基因诊断抗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牛泡沫病毒(BSV)对牛免疫缺陷病毒(BIV)的激活作用

刘佳建, 刘淑红, 陈启民, 耿运琪

1999, 14(3): 249

用瞬时表达分析等方法,证明牛泡沫病毒(BSV)3026中国毒株能在体外激活牛免疫缺陷病毒(BIV)基因表达,BSV3026编码的反式激活因子Borf1行使这种激活作用。缺失突变分析表明,Borf1在BIVLTR上靶序列位于-410/-115(+1为转录起始位点)区域,但其中的NFB位点(-367/-319)与这种激活作用无关,包括转录起点下游(RU5区)在内的-115/+204区域也与这种激活作用无关。该结果对研究BIV致病机理及防治AIDS有重要意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水平初探

宋延华, 刘福安

1999, 14(3): 255

将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cDNA的重组转移质粒pSXIVVI+X3S1.Holte和pSXIVVI+X3/4S1.Holte分别与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DNA(OCC-,gal+)共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经空斑纯化得到重组病毒TnNPV(X3)S1.HolteOCC+和TnNPV(X3/4)S1.HolteOCC+。将重组毒株分别感染Tn5B1细胞,并进行SDSPAGE与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TnNPV(X3/4)S1.HolteOCC+在感染的细胞中高效表达了S1蛋白,SDSPAGE凝胶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病毒后72hS1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胞内总蛋白量的35.8%,而TnNPV(X3)S1.HolteOCC+感染的细胞内检测不出S1蛋白。经分析认为这一差异主要来自S1基因翻译起始位点及其附近的周围环境。

表达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

赵军, 张秀根, 陈溥言, 蔡宝祥

1999, 14(3): 25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设计带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引物,特异地扩增从起始密码子开始的1.8kb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开放式阅读框,然后插入pTK2B的NheⅠ位点,构建了含NDVHN基因的插入载体pTKHN1和pTKHN2,再与感染火鸡疱疹病毒(HVT)细胞的总DNA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有限稀释法和Dotblot筛选,得到含有HN基因的重组体rHVT1和rHVT2。经组织培养传代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体在感染细胞中表达了HN蛋白。重组体在CEF上的生长特性与亲本病毒相同,且在连续传代过程中保持稳定。为国内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我国一株鹦鹉病毒的鉴定及其生化特性

夏苇, 冯锋, 李天宪, 陈绳亮, 赵林

1999, 14(3): 265

1995年作者从湖北濒死鹦鹉体内分离到一株新病毒,经鹦鹉胚成纤维细胞盲传四代过渡到鸡胚成纤维细胞,再传至第五代出现细胞病变。适应细胞的病毒纯化后,经SDSPAGE分析,发现病毒粒子结构蛋白由8条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在14.5~60kD之间。病毒的酸碱氨基酸之比为2.51,富含Asp、Clu和Leu,而Arg和Met含量较少。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存在超螺旋型、环型和线型三种形态,G+C的含量为45%。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核酸的分子量为3.3106D。根据病毒分类的标准确认为澳州长尾小鹦鹉幼雏病病毒,应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多瘤病毒属。

酵母菌SH_2发酵产物增强干扰素抗病毒活性及其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程志, 孙国萍, 王淑君, 王春生

1999, 14(3): 273

酵母菌SH2发酵产物(简称FSH2),用SephadexG75凝胶层析和HPLC色谱层析分离纯化,收集到一组蛋白。该组蛋白在PAGE和SDSPAGE电泳上带型一致,无蛋白亚基,分子量范围为52~72kD。凝胶上糖蛋白的特异性染色Schiffs染色显示阳性染色带;用Lowrys法测蛋白和硫酸酚法测糖,显示蛋白与糖的比例约为3∶1。该组蛋白与人干扰素作用,增强干扰素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6~2.8倍和1.4~4.0倍;经SephadexG75凝胶层析的FSH2蛋白洗脱峰增效2.01~5.68倍;发酵液增效1.64~6.86倍。并证实酵母菌SH2增效干扰素的活性成分为52~72kD分子量范围的胞外糖蛋白(简称YEGPs)。

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内核衣壳排列图式的电镜观察

谢薇, 谢天恩

1999, 14(3): 280

核型多角体病毒有单核衣壳包埋型和多核衣壳包埋型之分,单核衣壳包埋型是在一个病毒囊膜内只包含一个核衣壳,而多核衣壳包埋型的特点是在一个病毒囊膜内包含有2个以上的核衣壳,由于多个核衣壳成束地被包装在同一个病毒囊膜内,又称病毒束[1,2]。Hunter等表...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