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4卷2期

|     

Review

多态DNA病毒对寄生蜂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

王方海, 古德祥, 庞义

1999, 14(2): 93

多态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由一组特异的病毒组成,其生活史与某些寄生蜂种类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该种病毒是决定某些寄生蜂能否在寄主体内成功寄生的 关键因子之一? 。本文将综述已有的研究报道,重点阐明PDV随寄生蜂产卵而传递到寄生蜂 的寄主体内时所发挥的确切生理功能和作用方式。

蓝藻病毒(噬藻体)的研究进展

赵以军, 石正丽, 黄国锦, 王旭

1999, 14(2): 100

蓝藻(Bule-green algae)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细菌的一些特征.因此又常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um),相应地,把感染蓝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藻体(Cyanophage)_1 】.这是由于噬藻体与噬菌体非常相似的缘故。除蓝藻外,所有其它的藻类均是真核生物.通常将感染真核藻类的病毒称作藻病毒(Phycovirus) J,它们的绝大多数是多角体的粒子(Polyhedral particles),只有个别如珊瑚轮藻(0mrⅡcorallina)病毒是杆状的 J。真核藻类病毒和病毒类粒子(VLPs)前文有过综述_4】,蓝藻病毒或噬藻体则完全不同于真核藻类的病毒,二者是藻类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蓝藻病毒的研究情况有必要专门介绍。

柯萨奇B组病毒在Hep-2细胞内增殖特性的研究

杨占秋, 刘建军, 肖红, 文利, 郭淑芳, 宋婕萍

1999, 14(2): 106

采用IFA、RT-PCR法观察了柯萨奇B组病毒(CBV)5型在Hep-2细胞内的增殖动态。CBV感染细胞后4 h可检出病毒RNA,8 h可检出病毒抗原,12 h可观察到细胞病变.20 h可检出病毒颗粒。结果为CBV增殖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米斗.并指出PCR是监测CBV增殖的敏感方法

汉坦病毒H8205部分核壳蛋白基因在E.coli中的表达

沈昌贤, 李钟铎, 杨瑞馥, 祝庆余

1999, 14(2): 110

根据汉坦病毒H8205株NP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NP前292个氨基酸多肽基因片段,克隆于表达载体pGEX3X,与载体中26kD的谷胱苷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表达。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GSTNP)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ing表明此融合蛋白有抗原性。包涵体经分离、洗涤、溶解后,Sepharose6B层析纯化,用此融合蛋白作抗原,进行ELISA法检测临床HFRS病人标本的IgG和IgM,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生物活性的汉坦病毒H8205NP的体外表达成功,为汉坦病毒基因工程抗原的大量制备奠定了基础,也为汉坦病毒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廉价、安全、可靠的抗原。

脊髓灰质炎病毒缺陷型载体瞬时表达系统Ⅰ的构建

李琦涵, 赵红玲, 王丽春, 孙明, 姜莉, 董承红, 王炯

1999, 14(2): 116

为探索可表达较大片段外瓶基因的脊灰病毒重组载体.以HBVS基因置换脊灰病毒的P1基因,同时 另一途径提供脊灰病毒P1结构蛋白,经转染八Hela细胞中形成映陷型重组病毒颗粒,此病毒可 感染新的细胞,并表达其重组的外源基因.但不产生于代病毒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瞬时表达系统的构建,为脊灰病毒缺陷型重组载体用于基因转导技术打下基础。

ToRCH系列酶标诊断试剂的研制

龚镇奎, 黄鹤, 骆林, 肖红雨, 龚睿

1999, 14(2): 123

报道了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和抗人IgM(u链)单克隆抗体作第二抗体,用自己培养、纯化的弓形体(To)、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12)的虫体和病毒抗原包被酶标板,研制出检测ToRCH系列的特异性IgG和IgM的间接ELISA试剂。质量检定结果表明,该试剂特异性强、本底低,能有效消除RF因子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灵敏度达1∶160~640;精密性好,变异系数(C.V)在1.4%~9.0%;试剂稳定,37℃存放4d,各项指标的变化率不超过15%。

戊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马雁冰, 孙茂盛, 庄俊英, 谢天宏, 张光明, 徐维明, 戴解杰, 李鸿钧, 戴长柏

1999, 14(2): 129

报道了用戊型肝炎(HepatitisE,HE)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后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与免疫学以及病毒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的结果。三只实验猴在感染后第3~4周均出现ALT异常;粪便以及肝脏与胆囊组织超薄切片中电镜观察到27~34nm大小的病毒样颗粒;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表明,肝脏组织有典型的急性炎症病灶;粪便与血清经RTnPCR扩增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特异性片段,粪便排毒从感染后第7天持续至第50天左右,病毒血症迟于粪便排毒,出现于感染后两周左右,维持1~2周;ELISA检测发现,实验猴血清中HEV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3~4周阳转,4~5个月后转阴。这些实验结果提示,恒河猴作为HEV感染实验动物模型是理想的,建立系统的恒河猴实验模型对探讨HEV感染发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以及临床诊断与疫苗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庚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朱诗应, 潘卫, 戚中田

1999, 14(2): 135

用PCR扩增出HGVE2全基因,克隆进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HTa中,构建成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E2,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菌落,抽提大分子质粒DNA,获得含HGVE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转染昆虫草地夜蛾Sf9细胞,出现细胞病变后,收集含有重组病毒颗粒的培养上清,重新感染草地夜蛾Sf9单层细胞及甜菜夜蛾幼虫,分别收集Sf9细胞和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血淋巴细胞,进行1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见表达的融合蛋白带,经亲和层析进行蛋白纯化,用ELISA方法检测各类血清标本,初步研究HGVE2糖蛋白的抗原性。

黑色素抑制流感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凋亡

胡国斌, 郑从义, 屈三甫, 卫扬保

1999, 14(2): 140

报道了流感病毒体外诱导狗肾细胞系(MDCK)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对黑色素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同时与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病毒唑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毒感染6h后,即可观测到宿主细胞核固缩现象、DNA凝胶电泳出现特征性的梯状图谱,感染12h后,细胞核可见明显的裂解;并且流感病毒株A1/京防861诱导细胞凋亡能力强于B沪防/93-1;在20~125g/mL浓度范围内,黑色素可有效抑制64个血凝单位(HU)的流感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而无细胞毒性作用,其抑制效率类似病毒唑。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黑色素抗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机理与其阻断病毒吸附侵入宿主细胞有关。

荧光素标记的庚型肝炎病毒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应用

宁德刚, 刘海燕, 雷时美, 覃巍巍, 项恩鸿, 李天宪

1999, 14(2): 147

参考国内外已完成测序的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基因序列,选取毒株间系列较保守的基因片段,并合成与之互补的核苷酸序列(Antisense),用末端转移酶将荧光素N6ddATP标记该片段,制成庚肝病毒基因探针。在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与固定于硝酸纤维膜(NC膜)上血清斑点杂交,洗膜后与抗荧光素碱性磷酸酶(AP)结合,加底物后化学发光自显影判断结果。该方法检测与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88.2%,阴性符合率为100%;并且与其他相关病毒基因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灵敏性。其检测结果比EIA法检测庚肝病毒抗体更具临床意义。

重组质粒转染蟑螂对黑胸大蠊浓核病毒的拯救

张晓东, 张珈敏, 郭海涛, 朱丽华, 胡远扬

1999, 14(2): 152

用Glassmilk法纯化PfDNVdsDNA,在其3端和PstⅠ切开的pUC119质粒的3端分别加dG和dC尾,连接、转化、筛选得到分子量为8.7kb的重组质粒。通过酶切证明插入DNA为PfDNV全基因组DNA。利用DEAEdextran转染技术,将此重组质粒导入黑胸大蠊幼虫体内,此重组质粒能使虫体发病死亡。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发现虫体细胞内存在大量的病毒粒子。同样,在免疫扩散实验中虫体PBS浸出液能与抗PfDNV的抗体产生沉淀线。用重组质粒感染致死的虫体喂食健康黑胸大蠊,也能使其发病死亡,通过电镜可以观察到在细胞内增殖的病毒粒子。

马铃薯Y病毒普通系外壳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王振东, 张敏, 上田一郎

1999, 14(2): 157

将马铃薯Y病毒普通系(PVY0)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MALc2中,构建这一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载体pMALc2PVY0CP。SDSPAGE及Westernbloting检测结果表明,这一表达栽体在E.coliDH5中经IPTG诱导可表达分子量为71.8kDa的特异性融合蛋白。以amyloseresin亲合柱层析纯化这一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效价为1∶1024的特异性抗血清。用该抗血清可通过对流免疫电泳、免疫双扩散及Westernbloting对PVY进行检测

猪瘟病毒石门株NS23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及比较

黄茜华, 张楚瑜, 王宁, 傅烈振, 王家富

1999, 14(2): 163

根据猪瘟病毒C株的序列,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合成1对引物(PF5648/PR6604),应用RTPCR技术从感染猪血中成功地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强毒石门株NS23基因片段,大小为957bp,位于NS3基因的中部NTPase和Helicase活性区。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该段基因产物具有解旋酶超家族全部七个特征性保守序列,包括共同的NTP结合基序A位点(GXGKT/S)和B位点(3hy,2x)D。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石门株与日本的ALD和GPE-株同源性最高,与其它3株猪瘟病毒(C株、Brescia株和Alfort株)的同源性也很高,并与2株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和SD1株)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尤其是由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0%,是瘟病毒属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段,这与该基因产物在病毒复制及聚蛋白前体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一致的

我国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囊膜糖蛋白E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李红卫, 刘湘涛, 李小兵, 韩雪清, 殷震

1999, 14(2): 169

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从480代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HCLV)脾毒中提取总RNA,以该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然后采用套式PCR扩增出HCLV的囊膜糖蛋白E0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其大小与预计相符。将扩增出的E0基因克隆到pGEMT载体中,用自动序列分析仪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得的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外测得的C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它们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0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2%。

大熊猫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基因3端的序列测定

李金中, 夏咸柱, 何洪彬, 胡桂学, 余春, 范泉水, 郑先春, 黄耕, 武银

1999, 14(2): 174

从死亡大熊猫的肝脏中直接提取细胞总RNA,经反转录后,用犬瘟热病毒的两对引物,分两段扩增出融合蛋白基因3端的片段。经序列分析表明:此片段的长度为693bp;此毒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与某疫苗弱毒株、Onderstepoort弱毒株、海豹瘟热病毒2型毒株和海豹瘟热病毒1型的同源性分别为97.5%和96.2%、88.6%和94.5%、92.9%和95.6%、63.2%和76.5%;大熊猫毒株与其它毒株融合蛋白3端疏水性和二级结构均有一定差异;其非编码区比国外报道的Onderstepoort弱毒株多9个碱基,在非编码区最后58个碱基,两毒株仅有17个相同。至于这种差异的生物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汉滩病毒S片段基因编码区在Vero-E6细胞中的表达

张梦华, 王航雁, 杨为松, 黄长形, 李光玉, 汪毅, 白雪帆

1999, 14(2): 181

汉滩词病 毒倡于布尼亚病毒芈科汉坦精毒属, 主要引起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 。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生和流行的主要疫区,该病起病急、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因此寻找安全有效、低廉的疫苗是控制本病流行和发生的关键。基因免疫是近年来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新热点_2 J,也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个新途径。它将某病原体的抗原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中.构成含有病原体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再用该质粒免疫动物。由于基因免疫具有同时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特点,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因此探索基因免疫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将汉滩病毒s片段编码区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VR1012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了pVRs22重组表达质粒.并进行了体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 的瞬时转染和表达,为汉滩病毒S基因的动物免疫奠定了基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