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5卷4期

|     

Review

丙型肝炎病毒毒 RNA多聚酶在昆虫细胞中的的表达

兰水云, 郑玲洁, 胡芸文, 沈重, 邱海军, 袁正宏

2000, 15(4): 313

对 2例HCV持续性感染者 2个时间点NS3区C末端克隆测序 ,研究HCVNS3蛋白一个辅助T细胞表位 (氨基酸位 12 4 8 12 61)在HCV感染者体内的保守性 ;人工合成该表位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抑制试验 ,观察该表位引起免疫应答的水平和特点 ;通过刺激 休息 刺激多轮循环建立该表位特异性的T细胞系 ,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结果发现该表位在 2个病人 2个时间点均未变化 ;观察的 2例HCV持续性感染者和 1例感染恢复者均对该表位有较强CD4 +T细胞应答。建立了针对该表位的表型均一的CD4 +辅助T细胞系。本研究提示该表位是一个序列保守的强辅助T细胞表位 ,对HCVT细胞疫苗的研制有一定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辅助T细胞表位研究

徐俊杰, 汪涛, 齐连权, 王海涛

2000, 15(4): 318

对 2例HCV持续性感染者 2个时间点NS3区C末端克隆测序 ,研究HCVNS3蛋白一个辅助T细胞表位 (氨基酸位 12 4 8 12 61)在HCV感染者体内的保守性 ;人工合成该表位进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抑制试验 ,观察该表位引起免疫应答的水平和特点 ;通过刺激 休息 刺激多轮循环建立该表位特异性的T细胞系 ,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结果发现该表位在 2个病人 2个时间点均未变化 ;观察的 2例HCV持续性感染者和 1例感染恢复者均对该表位有较强CD4 +T细胞应答。建立了针对该表位的表型均一的CD4 +辅助T细胞系。本研究提示该表位是一个序列保守的强辅助T细胞表位 ,对HCVT细胞疫苗的研制有一定意义。

人类疱疹病毒7型体外生长特点的研究

彭光勇, 姚堃, 任强, 季晓辉, 乐美兆

2000, 15(4): 323

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 7型 (HHV 7)南京株YY5在脐血单个核细胞 (CBMCs)及SUPT1细胞株上生长特点。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病变效应程度 ,记数死亡细胞百分率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记数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 ,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病毒复制不同时期的特点。结果发现 :HHV 7在CBMCs及SUPT1上出现CPE时间迟于HHV 6,且CPE程度也低于HHV 6;HHV 7在SUPT1细胞上尽管有CPE及抗原表达 ,但很难找到成熟的病毒颗粒 ;电镜下 ,病毒主要存在于肿胀的病变细胞内 ,且病毒感染细胞常出现核染色质聚集 ,核固缩 ,及胞浆细胞器空泡化 ,细胞裂解等特点 ;成熟的HHV 7颗粒直径约 170 - 190nm ,核衣壳约 90 - 10 0nm ,核衣壳内致密核心约 4 0nm ,核衣壳与包膜之间是丰富的被膜约 30 - 35nm ,包膜上有刺突。HHV 7常发现无核心的病毒颗粒。

乙脑病毒全长cDNA的扩增克隆及体外转录制备感染性RNA的研究

黄庆生, 马文煜, 姜绍谆, 樊英茹, 张富泉, 肖毅, 丁天兵

2000, 15(4): 330

本研究根据已知的乙脑病毒 (JEV)SA14株基因序列设计一套引物 ,利用长模板RT PCR技术 ,一次扩增出了JEV的全长cDNA ,并采用大片段克隆技术将其克隆于载体的RNA聚合酶启动子下游。阳性克隆转录的RNA转染HBK细胞后细胞产生病变 ,经乳鼠脑内接种及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证明为JEV ,这一结果表明JEV感染性克隆的构建获得了成功。其次 ,合成一条含有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的 5引物 ,利用长模板RT PCR方法扩增出带有启动子的JEV全长cDNA ,以此cDNA为模板作体外转录。转录产物转染BHK细胞后观察到了典型的JEV病变。收获的病毒经乳鼠脑内接种及免疫荧光染色证明为JEV ,从而建立了制备JEV感染性RNA的快捷方法。本研究构建的JEV感染性克隆与建立的长模板RT PCR快速制备JEV感染性RNA的方法 ,将为JE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后续工作提供有力的工具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骨髓基质细胞的长期培养及其对病毒的敏感性

杨吉成, 盛伟华, 李丽娥, 董宁征, 杨宗华, 王晓东

2000, 15(4): 336

为了长期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和研究其对病毒的敏感性 ,我们采用静置贴壁培养法 ,体外长期培养了胎儿、儿童和成人骨髓基质细胞 ,并将传至 5代以上的肌样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微量细胞病变 (CPE)法 ,开展了对 5种病毒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人骨髓基质肌样细胞对滤泡性口腔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均敏感 ,能产生明显的CPE ,其效价 (TCID50 )可达10 - 3~ 10 - 4,其中胎儿骨髓基质肌样细胞对病毒敏感性至少比儿童高 2倍 ,比成人高 4倍 ,即胎儿儿童 成人 ,但对B3型柯萨奇病毒均不敏感。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提供了确实可行的简便方法 ,而且为该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并为该细胞的利用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

IFN-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疗效与细胞因子变化关系分析

何生松, 李淑莉, 熊莉娟, 刘薇, 曾令兰

2000, 15(4): 342

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患者 ( 2 5例 )经 干扰素 (IFN )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和受体水平的变化与乙肝病毒消长之间的关系。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ELISA法同步检测 ,根据治疗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 (HBV DNA)阴转分应答组 ( 10例 )与无应答组 ( 15例 )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L 6水平下降 ,尤其应答组下降明显 ;治疗后应答组IL 2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sIL 2R水平则明显下降 ;但治疗后两组TNF 均较治疗前下降 ,相反IL 8水平升高接近正常人水平 ;CHB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的失调 ,通过IFN 免疫调节 (IL 6、IL 2、sIL 2R)对病毒复制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但TNF 和IL 8表达与病毒复制消长无相关关系

PCR介导HaNPV罹病幼虫潜伏期cDNA文库的构建

白志强, 张友清

2000, 15(4): 346

以罹病棉铃虫幼虫为材料提取总RNA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加oligo(dG)同聚尾 ,PCR扩增合成双链cDNA ,克隆到 pGEM T质粒载体中。随机筛选文库中阳性克隆 ,经酶切分析 ,cDNA插入片段大小在 0 .3~ 1.1kb之间。文库中原代重组子数为 1.66 10 5,重组百分比为 87.8%。重组质粒的杂交分析表明 ,文库中HaNPV基因的cDNA克隆所占比例超过 50 %。

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复制与宿主细胞核骨架关系初探

刘晓琼, 余泽华, 王家坤, 姚汉超, 虢华珊, 陈曲侯

2000, 15(4): 350

用选择性抽提方法和整装细胞电镜技术观察苜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 (AcM NPV)感染的Tn5B1细胞的核骨架结构体系 ,发现感染早期病毒的复制过程未对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形态结构产生明显影响 ,而感染晚期多角体的装配在核骨架网络中进行。以ie 1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为探针 ,点杂交分析基因转录活性与宿主细胞核骨架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早期 ,无论是正具转录活性的ie 1基因还是不具转录活性的多角体蛋白基因都可紧密结合在宿主细胞的核骨架上。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赵冬兰, 朱水芳, 黄文胜, 张满良

2000, 15(4): 357

根据美国报道的葡萄卷叶伴随病毒Ⅲ (GLRaV 3)CP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 ,用IC RT PCR对GLRaV 3进行检测 ,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其大小与预计相符。将其CP基因克隆到pGEM 3zf( +)中 ,经双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是GLRaV 3CP基因 ,它与美国分离物相应序列同源性为 94 .1%。

水稻草矮病毒血清学和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英文)

张春嵋, 林奇英, 谢联辉

2000, 15(4): 361

将间接ELISA、非放射性分子杂交和RT PCR三种方法应用于水稻草矮病毒 (RGSV)的检测。结果表明 ,利用自制的融合蛋白GST NC的抗血清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 1mg鲜重的病株叶片或 84ng提纯病毒 ,利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DNA探针NC的点杂交方法检测RGSV的灵敏度为 50 g病叶或 6ng病毒 ,而RT PCR的检测灵敏度则为 10 g病叶或 2ng的病毒 ,对上述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和可操作性也进行了比较。

番木瓜环斑病毒PCR检测技术研究

肖火根, 胡晋生, 范怀忠

2000, 15(4): 367

建立了检测番木瓜环斑病毒 (PRV)的免疫捕捉 PCR (IC PCR)法、ELISA PCR法和巢式 PCR法 ,它们分别能从 10 - 4、10 - 7和 10 - 14 稀释度的番木瓜叶粗汁液 (所含鲜叶组织的量分别 0 .5ug、0 .5ng和 5 10 - 6ng)中检测出PRV。

老虎感染猫传染性鼻-结膜炎病毒的研究

范泉水, 夏咸柱, 邱薇, 黄耕, 何洪彬, 张建滨, 乔军, 余春, 邹啸环, 李金钟, 武银莲, 殷震

2000, 15(4): 373

用猫肾传代细胞从发病虎的病料中分到了一株杯状病毒粒子样病毒。该病毒大小为 35~ 39nm、无囊膜、在胞浆中病毒前体呈晶格状排列 ,抗乙醚、不能被 5 IUDR所抑制 ,能被来源于标准疫苗的猫传染性鼻 结膜炎病毒 (或杯状病毒Felinecalicivirus ,FCV)抗血清所中和 ,人工感染猫出现典型的FCV感染症状。RT PCR能扩增出与设计值相符的电泳带 ,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与Genebank发表的FCV序列比较 ,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鉴定证明所分离的这株病毒为FCV强毒株 ,从老虎中分到FCV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报道。

犬细小病毒中国内蒙株VP2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董江丽, 李淑芬, 张鹤龄

2000, 15(4): 379

从我国内蒙古地区流行的犬细小病毒病病犬的肠溶物中分离提纯犬细小病毒 (CPV)。提取病毒基因组DNA ,并以此DNA为模板 ,采用人工合成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PCR产物经BamHI、SacI双酶切后 ,克隆于 pUC19质粒的BamHI/SacI位点。重组质粒 pUCVP2经PCR鉴定、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获得了犬细小病毒内蒙株 (CPV IM )VP2基因的全长克隆 ,VP2基因全长 1755nt,与国外报道的美国 1株 (CPV N)、美国 2株 (CPV B)和猫全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9.32 %、98.2 9%、98.52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87%、97.0 9%、97.77%。

鹅源腺病毒基因组DNA物理图谱的构建

徐福洲, 崔治中, 刘岳龙, 段玉友, 孙怀昌

2000, 15(4): 388

将鹅源腺病毒Y81G4 株全基因组DNA的HindⅢ酶切片段分别插入质粒 pUC18,成功构建了全基因组DNA文库。在此基础上 ,将重组质粒携带的插入片段切出、回收并分别用地高辛标记后作为探针 ,与经限制酶BamHI、EcoRI、PstI、EcoRV消化的病毒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Blotting ,杂交结果经比较综合后获得了该病毒基因组DNA的HindⅢ、BamHI、EcoRI、PstI、EcoRV限制性内切酶的物理图谱。利用已发表的含有鸡EDS76病毒AA 2株基因组DNA右末端的重组质粒pBE4 2作为探针 ,与本病毒两末端重组质粒进行SouthernBlotting ,根据同源性杂交结果确定了本病毒基因组DNA物理图谱与EDSVAA 2株相应的方向。本病毒基础因组DNA物理图谱的精确构建 ,为进行基因组结构分析 ,筛选复制非必需区 ,构建禽腺病毒载体打下了基础.

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样病毒病研究

贡成良, 薛仁宇, 曹广力, 魏育红, 朱越雄, 陈辉, 吴祥甫

2000, 15(4): 395

为了探讨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颤抖病的发生原因 ,从表现出颤抖症状的中华绒螯蟹中初步分离纯化出一种病毒 ,人工感染健康触 ,出现明显的阳性反应 ,并从人工感染的蟹的血液、肠道、性腺等组织中检测到病毒 ,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中华绒螯蟹的病原 ,且对野生锯齿华溪蟹 (Sesarna dehanni)也具感染性。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病毒粒子呈球状 ,无囊膜 ,大小为 55nm左右。病毒核酸在 1%琼脂糖凝胶电泳中 ,电泳图谱呈现 3/ 3/ 4 / 2型 ,总分子量约 2 0kb。该核酸对DNaseⅠ不敏感 ,对RNase敏感 ,推测病毒核酸为dsRNA ,从病毒形态大小、病毒核酸等特性初步确定该病毒为呼肠孤病毒样病毒 (Reovirus likeVirus)。该研究为探讨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中国株非结构蛋白2~3部分基因cDNA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范涛, 高建恩, 陶其敏

2000, 15(4): 400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是输血后和许多社区获得性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基因组长约 9.5Kb ,编码区含一个大开放读码框架 ,编码 30 1 0 30 33氨基酸残基的多蛋白前体 ,经宿主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加...

中国烟草曲叶病毒广西株的初步研究

张颖, 殷勤燕, 刘玉乐, 陈刚, 蔡健和, 田波

2000, 15(4): 405

双生病毒 (Geminivirus)是一种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植物病毒[1] 。根据基因组结构特征及传播介体 ,双生病毒可分为三个亚组[1] :亚组Ⅰ双生病毒全部为叶蝉传播的单组份基因组病毒 ,基因组大小在 2 .6~ 2 .8kb之间 ,其代表病毒是玉米条纹病毒 ...

噬菌体表面表达抗汉坦病毒衣壳蛋白单链抗体的研究

李光富, 唐家琪, 陈宇萍, 王琰, 操敏, 李先富, 潘秀珍

2000, 15(4): 409

噬菌体展示表达 (Phagedisplayexpression)的主要特点是将特定分子的基因型和表型统一在同一噬菌体颗粒内 ,其基因组中含有表达蛋白基因 ,在噬菌体表面进行特定的表达。该技术为研制工程抗体提供一新的途径 ,在九十年代逐渐被人们认识并得到极其广?..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