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卷4期

|     

Review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Vero细胞上传代适应的研究

石慧颖, 丁志芬, 常振彦

1995, 10(4): 273

通过乙脑病毒P_3株以不同方式在鼠脑和Vcro细胞间传代适应的研究,培育出适于工业化大生产制备乙脑疫苗的生产毒种。其毒力可达7.0±0.5lgLD50/0.04ml,空斑滴度为7.5±0.5PFU/ml,免疫原性ID50值为0.000016-0.000023ml;在含有适量人白蛋白的199营养液内,该毒种于-30℃至少可稳定一年;与鼠脑组织毒种相比,传代细胞毒种的毒力、免疫原性及稳定性均与其相当。然而,后者不含脑组织,至少降低了一种过敏的危险。另外,细胞毒种的制备无需手工解剖鼠脑,易于控制外源因子污染,易于标准化。对于大规模生产疫苗、提高疫苗产量和质量,传代细胞毒种比鼠脑组织悬液毒种具有明显的优点。

EHFV感染家兔后组织脏器的病毒抗原定位及其病理变化

林雨霖, 彭红梅, 高又新, 张蔚英, 陈红斌, 向近敏

1995, 10(4): 278

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114株实验感染家兔,用免疫荧光法(IFA)及PAP双桥法对家兔各脏器组织进行病毒抗原定位,同时将各脏器石蜡切片作常规H-E染色,观察受检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家兔在感染后7-15天中,用IFA法在胸腺、心、肺、肝、脾、胰腺、淋巴结、脑、睾丸、卵巢、肾、大肠及小肠中均检出EHFV抗原。用PAP双桥法在细胞水平进行病毒抗原定位,发现所有受检组织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为EHFV的原始靶细胞。生殖腺实质细胞病毒抗原阳性,为EHFV的垂直传播提供了实验依据。从肺支气管粘膜内皮细胞、尤其是腔面的纤毛柱状上皮内检出病毒抗原。推测EHFV通过气溶胶造成传播可能是水平传搐的方式之一。病理学初步观察,各脏器组织细胞未发现不可逆的病理损害。

受体导向药物L-HSA-AraAMP的导向性及体外抗病毒效应的研究

张玲霞, 王慧芬, 李克, 仲伯华, 刘洪, 盼勇

1995, 10(4): 283

观察了用125I标记的受体导向药物──乳糖化人血清白蛋白单磷酸阿糖腺苷(L-HSA-AraAMP,简称交联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肝肮内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脏器,表明药物的肝脏导向性能良好。同时观察到药物具有缓慢释放作用,从而增强了药效。用乙肝病毒DNA转染的肝癌细胞(2.2.15细胞)观察交联药物的抗病毒药效,结果显示交联物与AraAMp具有相似的抗病毒效应。两药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50%、63%,对HBeAg为62.6%、67.2%。500μg/mlu交联物(其中含AraAMp为31.3μg/ml)与100μg/mlAraAMP对HBVDNA具有相似的抑制作用。两药对HBcAg抑制的选择指数分别大于4.8、1.7。显示交联物比AraAMP,在药效相似情况下可明显减少用量,降低毒性,延长作用时间。

戊肝病毒活性肽的选择、合成与应用

戚中田, 潘卫, 崔大敷, 俞超, 崔恒冉

1995, 10(4): 290

对戊型肝炎病毒(HEV)编码蛋白序列进行了亲水性分析及二级结构预测,选择亲水性强、具有β-转角与β-折叠的区段,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了HEV基因组3个开读框架(ORF1,ORF2和ORF3)中可能的抗原表位,以免疫学方法进行鉴定并选出了分别来自HEV3个ORF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与应用前景的3段肽(EH174、EH265、EH36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HEVELISA新型检测试剂盒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试用。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戊肝抗体检测试剂盒特异性高、临床符合性好、具有可重复性,在戊肝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抑制作用

姚望, 吴筱玲, 周峰, 周瑶玺

1995, 10(4): 298

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人天然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在人胚胎肺纤维母细胞(HEF)和Hep-2细胞系上对常见呼吸道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抑制进行比较观察。病毒包括不同型别的腺病毒5株,单疱病毒Ⅰ型(HSV-I)1株,鼻病毒1株,仙台病毒1株,VSV1株。结果提示TNF-α和IFN-α均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TNF-α的抑毒作用能被TNF-α申抗和IFN-β单抗完全去除,被IFN-α单抗部分去除TNF-α的抗病毒效应。TNF--α中和试验的结果提示:TNF抗病毒活性仍为IFN-β诱生所介导。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

苏应斌, 赵文先, 伍欣星, 戴天力, 丁晓华

1995, 10(4): 303

采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114株实验感染家兔,用免疫荧光法(IFA)及PAP双桥法对家兔各脏器组织进行病毒抗原定位,同时将各脏器石蜡切片作常规H-E染色,观察受检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家兔在感染后7-15天中,用IFA法在胸腺、心、肺、肝、脾、胰腺、淋巴结、脑、睾丸、卵巢、肾、大肠及小肠中均检出EHFV抗原。用PAP双桥法在细胞水平进行病毒抗原定位,发现所有受检组织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为EHFV的原始靶细胞。生殖腺实质细胞病毒抗原阳性,为EHFV的垂直传播提供了实验依据。从肺支气管粘膜内皮细胞、尤其是腔面的纤毛柱状上皮内检出病毒抗原。推测EHFV通过气溶胶造成传播可能是水平传搐的方式之一。病理学初步观察,各脏器组织细胞未发现不可逆的病理损害。

编码人疱疹病毒-6型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和P41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钱利生, 山西弘一

1995, 10(4): 309

本文报道人疱疹病豢-6型(HHV-6)pSTY28DNA片段的序列测定。应用分子克隆、缺损突变体(Dcletionmutant)制备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完成了3.9kbHHV-6pSTY28DNA片段的全序列测定。经DNASIS核酸蛋白软件分析,该片段含有两个开读框架(ORF)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R)ORF有2414个核苷酸,可编码805个氨基酸;P41蛋白由1100个核苷酸组成。与其他疱疹病毒作氨基酸同源性比较,HHV-6RiR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有高度同源性,最适记分(Optimizedscore)达459。实验结果支持Esftathiou提出的论点,HHV-6属于-疱疹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高效表达及产物抗原性的研究

张庶民, 祁自柏, 刘克, 李河民

1995, 10(4): 317

用含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基因的pGex-2T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含HCV核心区部分基因片段(约122个氢基酸)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C27经测定占菌体总蛋白的30%,C27纯化后,用我国HCV诊断试剂第二代血清参考品为标准与G11核心抗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具有相同的总体检出率和近似的抗原活性。因此,推测表达的部分区段基因可能是核心区重要功能区域。另外融合蛋白对提高重组蛋白的抗原活性和分离纯化等均有一定作用。

用PCR技术克隆细小病毒H-1部分非结构蛋白基因

黄青山, 黄建, 罗祖玉, 王顺德, 刘为平

1995, 10(4): 323

应用PCR技术定向克隆了细小病毒H-1的非结构蛋白(NS)部分基因片段。自行设计并合成了PCR引物△P3和△P4,在两个引物中分别引入两个突变碱基,使扩增后的DNA片段的两端含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或BamHI的酶切位点,经双酿切法把该DNA片段重组到pUC118质粒中。对插入片段的DNA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证实该片段为H-1NS-1基因序列。以此重组质粒为探针,采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分别测定了H-1及MVMDNA在细胞内的复制水平。这一基因的克隆为制备H-1的质量监测、H-1及MVMNS-1蛋白抑瘤作用机理及其在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六省、市辣(甜)椒病毒种群及其分布的研究

杨永林, 闫淑珍, 田茹燕, 冯兰香, 梁训生, 王志源

1995, 10(4): 332

1983-1991年间,国家65-7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协作组,在京、津、辽、苏、吉、新六个地区,采集辣(甜)椒病毒病标样3618个,采用三常规(生物、血清、电镜)鉴定手段分离出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IEV)、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脆裂病毒(TRV)等八种病毒;描述了它们的生物学、血清学、电镜学性状及危害辣(甜)椒的特性;分析了各类病毒在不同地区、季节的消长规律,明确了各地辣椒上的主导病毒病原,为抗病育种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黑龙江省及长春市烟草病毒病的种类鉴定

魏培文, 张明厚, 吕文清

1995, 10(4): 340

1991-1993年在黑龙江省主要烟区的11个县及长春市采样,得129个毒株。经鉴别寄主测定,抗血清反应(板式酶联法或斑点酶联法)及电镜或免疫电镜观察,有TMV(43.4%),PVY(17.8%),CMV(3.9%),TRV(0.8%),TSWV等病毒,TMV与PVY混合侵染的占10.1%,PVY与其它病毒混合侵染的占11.6%,另有5个标样为马铃薯Y病毒组成员,10个为未知。

简并引物PCR技术研究洋水仙PVY组病毒初报

陈枝楠

1995, 10(4): 346

利用简并引物RT-PCR扩增技术,结合RT-PCR扩增片段RFLP分析,对洋水仙14个病毒病样品进行分组检测。结果表明洋水仙植物上存在有四种以上PVY组病毒侵染。它们可能是TBV、NYSV、NSSV和OnYDV等。

Nested PCR在检测牛白血病病毒前病毒中的应用

王汉中

1995, 10(4): 351

用NestedPCR检测牛白血病病毒的前病毒形式。从牛白血病病毒基因gp51上选择两对引物进行NestedPCR体外扩增,产物经2%agarose凝胶电泳和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鉴定,证实其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从两个BAT-BLV细胞内检测出BLV的前病毒DNA形式。

中国对虾一种球状病毒的分离提纯及其核酸蛋白特性的研究

肖连春, 石正丽, 高玮, 张立人, 陈棣华

1995, 10(4): 356

从感染致病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中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其育径约为20±4nm。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对虾死亡率为66%;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核糖核酸酶(RNase)及二苯胺染色法对病毒核酸进行处理,证明该病毒核酸为脱氧核糖核酸,用Sl核酸酶(Slnucleasc)对该核酸进一步消化处理,进一步证实该病毒含单链DNA。SDS-PAGE结果显示,该病毒含4条结构多肽,其分子量分别为86kD,79kD,70kD及25.5kD。根据上述特性分析,该病毒可能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故暂定名为中国对虾细小病毒(PenaeuschinesisParvovirus简称PcPV)。

以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广谱抗噬菌体菌株

裘娟萍, 周宁一

1995, 10(4): 362

利用15株不同品系的噬菌体作筛子筛选的噬菌体抗性自发突变株只对其相应的筛于噬菌体具抗性,为窄谱抗株。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把北京棒杆菌7338与钝齿棒杆菌Ts-Li进行融合得融合于ZG88,通过噬菌体吸附试验,血清学试验证明ZG88细胞表面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失去了噬菌体的吸附位点。因此ZG88是广谱稳定的噬菌体抗性菌株。

侵染菊花的黄瓜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和血清学检测

张海保, 朱西儒, 张云开

1995, 10(4): 367

侵染菊花的黄瓜花叶病毒的初步鉴定和血清学检测张海保,朱西儒,张云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关键词菊花,黄瓜花叶病毒,间接ELISA菊花(Chraysanthemummorifolium)病毒病是危害菊花的一类主要病害。国外文献报道...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