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07卷4期

|     

Review

卫星RNA研究新进展:结构与功能表达

叶寅, 郝麟惠, 田波

1992, 7(4): 367

植物病毒卫星通常是指那些如果没有特定辅助病毒的帮助就不能复制,而它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是不必需的,且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无序列同源性的一类RNA分子。到目前为止,已报道有六组共26种植物病毒带有卫星。这些植物病毒卫星有的具有编码自身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称卫星病毒;有的无此编码功能称为病毒卫星RNA。病毒卫星RNA在其发现的早期,其生物学功能尚不为人重视。然而,七十年代早期,在法国阿尔萨斯爆发的由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侵染引起的番茄作物坏死病被确定与CMV卫星RNA有关,至此,关于卫星RNA的生物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进展概况

谢天恩

1992, 7(4): 375

早在60年代,业已知道感染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和细菌的病毒约数百种,但这些病原体的分类与命名处于混乱状况。196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微生物学代表会议上,成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of Viruses,简称ICNV),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各种病毒通用的分类系统,该委员会是在病毒应如何分类与命名的激烈争论中诞生,同时也在各种意见极为分歧的争论中获得发展。1971年,由wildy整理并发表了“ICNV第一次报告——病毒的分类与命名”,描述并承认43个病毒属和组的名称,还确定了两个病毒科:乳多空病毒科.

云南森林脑炎病毒的动物敏感性研究

黄文丽, 自登云, 侯宗柳

1992, 7(4): 383

本文对分离自云南的森林脑炎病毒进行了动物敏感性研究,实验证明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三日龄乳鼠无论经脑内、腹腔、皮下接种均能致病、死亡,但毒力较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低;三周龄小白鼠经鼻腔接种亦能发病致死。对乳大白鼠、幼年豚鼠和金黄色地鼠能引起发病或死亡,病毒抗原定位主要在脑组织。病理检查表明感染的各种动物脑组织均有明显病变。此外,对鸡胚敏感,能引起BHK_(21)、Vero、Vero-E_6等传代细胞及人胚肾、乳猪肾原代细胞的CPE_0结果表明了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细胞、动物的致病性与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相似,仅毒力稍低。

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又形成多角体的杆状病毒

何代芬, 王珣章, 谢伟东, 陈茹, 龙綮新, 邓日强, 蒲蜇龙, 苏德明

1992, 7(4): 389

用形成包含体(OCC~+)并能利用人工合成启动序列和多角体XIV启动子表达外源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多角体基因同时插入无包含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基因组中,得到表达HBsAg基因又形成包含体(多角体)的重组毒侏TnNPV-HBs85-OCC~+。与利用野生型多角体启动子表达HBsAg基因的无包含体毒株TnNPV-HBsD4不同,TnNPV-HBs85-OCC~+由于具包含体,能以口服方式大规模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幼虫,且HBsAg基因在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中的表达量要比前者高约37%,在虫体中的表达则更高。

首次从啮齿类和食虫类动物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

侯宗柳, 黄文丽, 自登云, 龚正达, 雷亚民

1992, 7(4): 397

1988年,我们从采自云南高黎贡山的卵形硬蜱及患者血液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1990年,又从该地区10种95只啮齿类中查到森林脑炎病毒抗体;并从社鼠(R.confucianus)、小林姬鼠(A.sylvaticus)和灰腹鼠(R.eha ninus)等8种啮齿类及食虫类中分离到15株病毒,选三株用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试验、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及中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病毒的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性与东北株及从卵形硬蜱、患者分离的森林脑炎病毒一致。从啮齿类及食虫类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这项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啮食类和食虫类在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的保存方面起重要作用。

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观察

朱智勇, 唐汉英, 李岩金, 翁景清, 陆群英, 李敏红, 俞永新, 刘文雪, 曾蓉芳, 舒浩麒

1992, 7(4): 404

流行性出血热(EHF)灭活疫苗对初免一年或一年半后的25名志愿者加强免疫1针,未发现局部和全身副反应,可使初免后中和抗体阴性者或初免后阳性转阴者,中和抗体全部阳转,且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与初免相比有成倍的增长。表明此疫苗的初免是有效的,即使初免后未检出中和抗体,但对EHF病毒抗原仍具有强烈的回亿反应,因而EHF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是十分必要的。

通用引物PCR分离登革病毒2型cDNA及其插入方向鉴定

陈火胜, 郭辉玉, 刘长秀, 汤伟琪, 石松, 邱重任, 黄晓军, 庄坚

1992, 7(4): 408

逆转录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登革病毒2型中国海南98株(DEN_2HN98)部分包膜糖蛋白(E)基因,PCR产物钝端插入pUC18质粒,获得重组质粒pDEⅡ305。用pUC/M13测序用通用引物,PCR方法又从pDEⅡ305扩增分离DEN_2 E cDNA片段。通过一侧通用引物和另一侧DEN_2 E特异引物配对,引导酶促DNA扩增反应,鉴定了pDEⅡ305中cDNA片段的插入方向,结果与序列分析一致。本文首次报道通用引物PCR方法的建立,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用于pUC/M13系统中插入片段的分离及其方向鉴定。

乙肝患者抗HBs独特型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检测与意义

王艾丽, 武建国

1992, 7(4): 414

根据用终浓度分别为35.0g/L和17.5g/L聚乙二醇沉淀循环免疫复合物,去除游离抗HBs-Ab_2,再以胰蛋白酶解离复合物的原理,建立了检测抗HBs-Ab_2-ICs的ELISA法。结果表明,38例急性乙型肝类和83例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的IgG、IgM类抗HBs-Ab_2-ICs总阳性率分别为13.2%(5/38)和18.1%(15/83)。IgG、IgM类抗HBs-Ab_2-ICs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证实乙肝患者体内存在含抗HBs-Ab_2-ICs。提示抗HBs-Ab_2尚可与抗HBs结合,抑制其中和HBV的作用而利于HBV复制。

黄褐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某些生化特性的研究

张文军, 陈棣华, 张立人, 张国贤, 李淑琴

1992, 7(4): 417

黄褐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多粒包埋型病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呈不规则多面体,大小不一致,平均直径为1.30μm。病毒粒子为杆状,大小为366×90nm。病毒核酸为一环状DNA,长度约为37.2μm。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DNA总分子量为77.1×10~6D。病毒多角体蛋白宫含ASP和Glu,而His、Cys、Met含量较少。经SDS-PAGE分析,多角体蛋白主带的分子量为30.2KD;病毒粒子含21条多肽,分子量范围在16.5—107KD之间。

烟草花叶病毒装配起始位点反义RNA表达型中间载体的构建

彭海, 沈学仁, 吴建华, 龚祖埙

1992, 7(4): 426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病毒植物新品种的途径之一,是在植株中建立一个产生病毒基因组功能片段的反义RNA的系统。本工作设计并合成了一段烟草花叶病毒(TMV)装配起始位点反义RNA的基因,再以pBR 325为基本质粒,构建了包含带有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和PolyA信号的反义RNA表达单元,以及为筛选转基因植株所必须的NPT-Ⅱ表达单元的中间载体,为以后经土壤农杆菌而获得转基因烟草植株打下了基础。

马铃薯卷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合成、分子克隆和全序列分析

哈斯阿古拉, 施一燊, 张鹤龄

1992, 7(4): 432

以分离自马铃薯主栽品种“紫花白”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分离物的RNA为模板,用人工合成的引物,用反转录和随后PCR扩增的方法合成了PLRV外壳蛋白(CP)基因的cDNA,并克隆于pUC19中。进一步用限制酶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合成的cDNA由627个核苷酸组成(包括起始和终止密码),序列中有Hinc Ⅱ和BamH Ⅰ两个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一致。和国外的4个PLRV分离物CP基因序列对比结果,具有高度同源性,其同源率达99.0—99.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纤突蛋白裂解与致病性的研究

李德山, D.Cavanagh

1992, 7(4): 436

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一直不清楚。对副粘病毒和正粘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的致病力与病毒纤突蛋白裂解程度有关,反过来纤突蛋白裂解程度是由纤突蛋白的连结多肽的氨基酸顺序决定的。本文试图从IBV致细胞病变作用,纤突蛋白裂解状态和连结多肽氨基酸顺序三个方面探讨IBV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IBV毒株在不同细胞培养(CK.CEF和Vero)中,从宿主细胞范围、致细胞病变作用和引起细胞融合几项指标表现了不同的致病力,但不同毒株从同一种细胞释放后其纤突蛋白的裂解程度无差异。连结多肽的氮基酸序列表明23株IBV的连结多肽均由5个氨基酸组成即二对碱性氨基酸Arg—Arg和Arg—Arg,中间由苯丙氨酸或丝氨酸联接。这些结果说明在致病机理方面,冠状病毒可能不同于副粘病毒和正粘病毒。

用单克隆抗体研究鸡新城疫病毒抗原变异与流行病学的相关性

周维松, 刘秀梵

1992, 7(4): 449

用19株抗鸡新城疫病毒(NDV)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测定与14个NDV国际参考株和16个NDV国内分离株的反应性,将毒株分为a~h 8个群。该组单抗能较精细地测出流行病学上不同的毒株间的抗原变异,毒株分群显示了抗原变异与流行病学特征的相关性。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热稳定性试验

赵文彬, 周克捷, 吴桃林, 范瑛

1992, 7(4): 456

本文对国产三种剂型OPV进行了热稳定性试验,在所试温度中能保持疫苗有效服用剂的时间为:4℃ 4个月以上,10℃ 2个月,22℃ 7天,34℃ 2天,36℃ 1天。试验发现液体苗对热的稳定性要比糖丸苗相对好些。

感染大丽菊花叶病毒的大丽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李汝刚, 裘维蕃

1992, 7(4): 459

本文描述了大丽菊花叶病毒(DaMV)感染大丽菊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受侵细胞内形成切面直径约1.6—3.1μm的球状或卵球状缅胞贡内含体。病株细胞内过氧物酶体的数量显著增加。内含体周围较细胞其它部位有较多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及微泡。叶绿体,线粒体正常。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王晋芳, 邱并生, 田波

1992, 7(4): 463

以含有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外壳蛋白(CP)基因的重组克隆为材料,将RSV-cDNA酶解后,亚克隆人M13mp18、19,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得到RSV-CP基因的全长序列(共含966bp),同日本已发表的RSV-CP基因序列相比同源率达97%。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