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08卷1期

|     

Review

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唐红, 林勇

1993, 8(1): 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经血源传播的一类肝炎病毒。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等率先将HCV cDNA克隆成功,使HCV成为第一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而发现的病毒。近两年来,HCV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病毒性肝炎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就HCV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刘玉乐, 田波

1993, 8(1): 7

病毒病害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问题,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的发展为防治病毒病带来了希望。就目前的情况看,有效的抗基因主要来源于病毒本身,如外壳蛋白基因、卫星RNA基因、正义RNA序列,反义RNA序列等。除此之外,一些其它的策略也被采用,如核酶(Ribozyme)策略等。人们也正在试图从植物本身分离抗病毒基因和探索新的抗病毒策略,这一切都有助于推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

用PCR法检测献血员单个核细胞中的CMV-DNA

孟潞英, 周宗海, 张文炳, 彭华国

1993, 8(1): 16

107份自愿献血者新鲜血标本和22份库存血标本分别用PCR检测单个核细胞中巨细胞病毒DNA(CMV-DNA)和用ELISA检测其血浆中CMV-IgG。结果CMV-DNA阳性率达80.4%和77.3%.CMV-IgG阳性率为65.9%。其中CMV-IgG阳性者,基本上都携带CMV-DNA;CMV-IgG阴性者,亦有部分携带CMV-DNA。因此认为献血员血液中CMV高带毒率应引起临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PCR是筛选无传播CMV危险性血液制品的最可靠方法。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_(14)-14-2)对免疫抑制剂处理小白鼠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贾丽丽, 郑铮, 俞永新

1993, 8(1): 20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处理的12—14克三周龄小白鼠免疫功能抑制后,皮下注射乙脑SA_(14)—14—2减毒活疫苗,未见小鼠出现特异性死亡。同时发现对活疫苗和死疫苗的免疫反应明显不同,处理后小鼠对活苗免疫仍有较好的免疫力,保护率为56%(三次抑制)和80%(二次抑制);而死疫苗免疫力明显下降,未抑制组为100%,抑制后降到10~20%。若小白鼠经乙脑活苗、死苗免疫后四周已建立免疫力后,再用环磷酰胺处理,并用强毒株P_3攻毒,则对免疫反应影响不明显,两种疫苗均表现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人巨细胞病毒的生物素DNA探针的制备和应用

程丽, 陈曼, 陈文凯, 郭淑芳

1993, 8(1): 25

本研究用克隆的HCMV AD169株DNA片段,制备了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建立了检测临床脐带血、尿标本中HCMV DNA的核酸探针杂交方法。该探针可测出100pg同源DNA,不与人胚肺细胞、Hep-2细胞DNA以及其他疱疹病毒的DNA发生反应。用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了30份脐带血标本,有11例阳性,阳性率为33%。10例孕妇尿标本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30%。检测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生物素标记的HCMV DNA探针的点杂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比分离病毒法更迅速,可用于HCMV感染的临床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

轮状病毒新敏感细胞的筛选

孟继鸿, 张建琼, 林陵

1993, 8(1): 31

轮状病毒(RV)的细胞培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其原因之一可能与敏感细胞较少有关。为此,我们进行了RV新敏感细胞的筛选,发现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Frhk-4感染不同血清型的人和动物RV标准株Wa、DS-1、YO、ST-3、SA-11和UK后,37℃旋转或静止培养均能产生明显CPE。培养物经ELISA测定含RV抗原,用PAGE检测有特征性RV核酸图型,电镜超薄切片检查感染细胞可见RV颗粒,证实Frhk-4是RV的敏感细胞,这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同时与MA104和CV-1细胞的比较研究表明,三种细胞对Wa和DS-1的敏感性及增殖滴度,以CV—1最高,Frhk-4次之,MA-104最低。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分离株核衣壳的形态特征

王志玉, 王桂亭, 韩世杰, 王少军, 宋伟涛, 谢慰杖

1993, 8(1): 39

本文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对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分离株J_1的核衣壳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病毒感染后5小时即可观察到细胞核内大量的病毒核心相关颗粒和少量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和细胞浆内均可见到病毒基质或毒浆结构。VZVJ_1株具有三种类型的核衣壳,命名为A型、B型、C型核衣壳。A型具有电子致密核心,B型的核心呈颗粒状,C型具有电子透明核心。三种核衣壳大小一致,直径75—100nm,核心为35—55nm。将VZV的核衣壳与疱疹病毒科其它成员作了比较分析,并对各种核衣壳在病毒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我国人乳头瘤病毒(HPV16Z)基因克隆和鉴定

张伟, 金顺钱, 梁肖, 商铭, 孙建衡, 王希霞, 吴爱茹

1993, 8(1): 45

本文作者采用基因克隆手段,以pAt153为载体,从一份山西襄垣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中,成功地克隆到2株与HPV16同源的基因片段。经PstI、KpnI、TaqvI、PvuII等16种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及其部分基因序列的鉴定,证明这是在国内首次克隆到一侏分子量约为8.0kb完整的HPV16型全序列DNA及一株分子量为5.4kb的HPV16基因片段。经实验证明:该基因片段的E6、E7及部分LI基因丢失,在750单核苷酸处发生变异,产生一新的BamHI酶切位点。该完整的HPV16基因组被命名为HPV16Z,HPV16基因片段被命名为HPV16F。用新分离到的HPV16Z作分子探针,检测襄垣337份宫颈癌及阴道活检标本的HPV16型同源序列的结果显示,慢性阴道炎阳性率为17.28%(14/81);宫颈炎为11.89%(17/143);宫颈癌前病变为46.81%(22/47);宫颈癌为72.73%(48/66)。证明山西宫颈癌高发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主要为HPV16Z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部份酶切片段的亚克隆

夏东翔, 汪美先, 王晶翼, 徐志凯

1993, 8(1): 53

在用微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76/118株(即汉坦病毒)S与M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质粒pXZ62和pUC18亚克隆了S与M基因中的部份酶切片段,以便为亚克隆基因探针的应用和基因改造与多途径表达奠定基础。同时亦进一步证实了XylE基因-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atO2ase)这一显色标记系统在基因工程中的实用价值。

用PAP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乙脑病毒相关抗原定位检测

龚瑛, 吴元龙, 冯仙珍, 肖永久

1993, 8(1): 61

1991年7—8月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收治中,用PAP法对急性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进行乙脑病毒相关抗原检测。结果:总检出率为41.2%(24/51),各型检出率:轻型25.0%(2/8)、通普型44.8%(13/29)、重型42.9%(6/14),三型间检出率无差异(p<0.05)。检出病程最早3天,最迟10天。三种白细胞检出率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可在三种或二种细胞中同时检出,亦有仅见于一种细胞之中。并就检出意义进行了讨论。

Nested double PCR法对献血者血浆中HCV-RNA的检出——兼评作为献血筛选试验的Anti-HCV抗体检查

余俊平, 森铁男, 深田谦二

1993, 8(1): 65

本文报道了在位于5’端非编码区的引物的诱导下用Nested double PCR技术检测献血者血浆中HCV-RNA的方法。我们发现Nested double PCR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单次PCR。anti-HCV(C100-3)阳性血浆样品中只有35.2%(19/54)能同时被证实为PCR阳性。由于anti-HCV(C100-3)假阳性率太高,作为献血筛选试验检测方法不能令人满意,而本文报导的Nestel double PCR方法可以弥补anti-HCV试验的不足。

快速检测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6型和11型DNA的研究

李明发, 麻晓迁, 谢维, 单祥年, 蒋清, 茅一萍, 刘季和, 常宝珠, 孙建方, 杨志坚

1993, 8(1): 71

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0例人生殖器尖锐湿疣组织中HPV6,11 DNA的存在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发现HPV6,HPV11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0%,90%HPV6,HPV11 DNA双重检出率为53.3%,总阳性率达96.7%,本文结果证实HPV6,11的感染和尖锐湿疣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优点,为HPVDNA的检测及其分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作者还对两例女阴假性湿疣进行PCR扩增,结果似乎不支持女阴假性湿疣的HPV感染的病因学。

两株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比较研究

罗经, 严银钫, 杨学楼, 田泽君

1993, 8(1): 76

本文描述来源不同的两株蓖麻蚕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一株为较长期饲喂马桑叶的蓖麻蚕从自然罹死的幼虫和蛹中分离的多角体病毒(简称ArscsNPV);另一株为饲喂蓖麻叶的蓖麻蚕从幼虫分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ArNPV)。两株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大小略有差异,ArscsNPV多角体直径大小约0.7—1.9μm.最大的可达2.5μm;ArNPV多角体大小约1.2—2.0μm最大的可达2.9μm。两株NPV病毒粒子均为杆状,ArscsNPV病毒粒子大小平均为310×50nm;ArNPV病毒粒子大小为350×50nm。两株NPV均为多粒包埋型。两株NPV的多角体蛋白均为单一组分,ArsesNPV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7.5kd;ArNPV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8kd。两株NPV的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均含有21条多肽,其中各多肽分子量有所差异。ArscsNPV的病毒粒子多肽分子量范围为11—130kd;ArNPV病毒粒子多肽分子量范围为11—96kd,其中有11种多肽分子量彼此相同包括两种主要多肽(54kd和33kd)。用SDS-苯酚提取的病毒核酸,经实验证明均为双链DNA型使用几种内切酶酶解,求得两株NPV的核酸分子量...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分离提纯及血清学特性

朱作为, 薛启汉

1993, 8(1): 84

从感染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的牵牛(Ⅰ.Nil)叶片,通过超速离心,Cscl密度梯度离心提纯SPFMV粒子,每千克叶片可得病毒13—15毫克。电镜观察病毒粒子长度范围在820—860nm,也可见到900nm以上的特长粒子。病毒提纯物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80=1.21,免疫电镜检查,该病毒与SPFMV抗血清起阳性反应。

侵染辣椒的烟草蚀纹病毒的鉴定

张满良, 魏宁生

1993, 8(1): 89

1990年在杨陵从表现花叶畸形的辣椒上分离到H90-2分离物。汁液摩擦接种6科17种植物,病毒可侵染2科8种植物,在白肋烟、三生烟上出现坏死蚀纹,在辣椒、心叶烟、曼陀罗上出现花叶畸形,在苋色藜上出现局部枯斑。该分离物的致死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10~(-3)×10~(-3),体外保毒期3—5天,桃蚜可传毒。病毒粒体为线状,稍弯曲,长720—750nm,宽13nm,与烟草蚀纹病毒的抗血清有明显的阳性反应。根据这些特性,经初步鉴定该病毒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烟草蚀纹病毒(TEV)。

单克隆抗体对小苍兰褪绿条纹花叶病毒及其决定簇的作用特性

陈伟丽, 涂正金, 于善谦

1993, 8(1): 95

采用杂交瘤技术,得到抗小苍兰褪绿条纹花叶病毒(FCSMV)六个单克隆抗体P3、4A4,6B1,7A6,7D1和7D8。ELISA效价分别为1:10~2—1:10~6。7A6和7D1属于IgG1亚类,7D8和4A4分属IgG2a和IgG2b亚类,P3和6B1属于IgG3亚类。电镜观察单克隆抗体与病毒形成的复合物发现7D1能使病毒粒子发生严重断裂。6株单克隆抗体中的P3,4A4681对应于病毒外壳蛋白上的顺序决定簇。纯化的病毒外壳蛋白经酶裂解和改进的盘状电泳分离,得到八段与多克隆抗体反应的收集液。用顺序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检出P3对应的肽段22和4A4对应的肽段78。本文还讨论了7D1使病毒粒子发生断裂的原因和与病毒粒子表面结构的关系以及分离抗原决定簇所在片段的意义。

四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烟草TMV、CMV的比较

肖启明, 刘学端, 黄声仪

1993, 8(1): 102

本文应用ELISA-异种动物抗体双夹心法(DSM-ELISA)、ELISA-A蛋白酶联法(SPA-ELISA)、ELISA-斑点免疫法(Dot-ELISA)和葡萄球菌凝集法(SA-test)等四种血清学方法检测TMV、CMV感染的烟草病叶,结果以Dot-ELISA法灵敏度最高,其检测病叶粗汁液的最大稀释度为1:1280—2560,其次是DSM-ELISA和SPA-ELISA,均为1:640,SA-test灵敏度较低,为1:80。SPA-ELISA的非特异性反应比DSM-ELISA低,用健康汁液吸附抗血清,可以明显降低Dot-ELISA和SA-test的非特异性反应。

我国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研究初报

陈剑平, 石岑, 朱凤台, 陈和, 张明生, 陈键

1993, 8(1): 107

本文根据F(ab′)_2-ELISA和ISEM实验,结合病毒粒子长度测定,报道了江苏省如东县农科所大麦黄花病毒源(品种盐辐矮早3)中除存在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外,还复合感染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这是我国BaMMV的第一次报道

从实验感染动物粪便中分离出两株疑似戊型肝炎病毒

陈万荣, 田辛, 鲍作义, 殷书荣

1993, 8(1): 111

用Hep-G_2细胞从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病人粪便悬液感染恒河猴的潜伏期粪便中分离出两株致细胞病变(CPE)的病毒(R_(19),R_(25))。用免疫电镜(IEM)观察,这两株病毒均为球形,有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直径约27—34nm,能被新疆和前苏联ET-NANBH急性期血清特异性凝集,病毒颗粒间抗体桥明显,ET-NANBH急性期血清对这两株病毒亦有一定中和作用,内地甲肝(HA)病人和正常人血清既不能凝集,也不能中和,是否为ET-NANBH病原体尚待进一步鉴定。

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狂犬病毒的研究

金玉怀, 金士香, 王永祥, 王玉坤, 顾葆良

1993, 8(1): 114

应用一对狂犬病毒特异性引物,经逆转录和循环的扩增,从狂犬病毒感染的细胞及加热灭活的这种样本中,都扩增出了与预期相符的带,表明结合热灭活技术可用作狂犬病毒的安全,敏感,特异,快速检测手段。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