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04卷2期

|     

Review

PR—蛋白与高等植物的诱导抗性

许仁林

1989, 4(2): 121

一某些过敏性寄主植物在感染病毒或其它病原物后,以牺牲局部叶片(在接种叶片上形成局部枯斑或坏死)而使全侏免遭罹难,当相关性或非相关性病原物再次侵染时,植株即表面出抗性。这种抗性不同于植物本身所固有的先天抗性,由于它是在受病原物侵染(或化学药物处理)后诱导产生的,故称之为诱导抗性(或获得抗性)。诱导抗性的共同特征是作用的非持异性,即由病毒诱导的抗性不仅可以抵抗非相关病毒的侵染,还可以抵抗

近年来噬菌体研究及应用的几个侧面

罗成

1989, 4(2): 129

近年来由于基因工程的兴起,使噬菌体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环境科学的发展使人们不仅认识到噬菌体是自然环境中一类很重要的净化因子,而且也认识到许多噬菌体与肠道病毒在理化特性、分布等方面存在相关性,故被用来作为指示者、追踪者,其存在量可充当特定环境的污染指数。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发现许多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的细菌毒素是由前噬菌体(prophage)DNA编码,而可采取新的治疗措施。

用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抗原表位的分析

唐恩华, 庄俊英, 王立言, 刘名英, 文喻玲, 阮永良, 谢天宏, 郭仁

1989, 4(2): 135

用间接免疫荧光与中和试验筛选出来的抗脊髓灰质炎2型与3型不同毒株的12个单克隆抗体,其中3个仅有免疫荧光活性,9个具有中和与免疫荧光活性。用免疫荧光活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试验,发现它们在识别特异性抗原表位方面与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相似,显示出株特异的、几个毒株共同特异的或型特异的抗原表位。根据表位分布关系及特征,可以用来鉴别型内毒株的特征、毒株的抗原分析、抗原变异的研究以及疫苗相关病例的鉴别。所得结果与中和性单克抗隆抗体及T1-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一致。而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识别抗原表位的活性范围比中和性单克隆抗体更广。另外还发现某些兼有荧光与中和两活性的同一个单克隆抗体,用不同方法(IF与NT)进行试验时,与相同毒株出现不同表位反应,这点是值得引起注意需待进一步证实的重要问题。

血液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赵澄泉, 邵济钧, 李玉香, 伦立民

1989, 4(2): 142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新近诊断的179例血液病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HCMV)IgM和IgA抗体进行了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1,17%11,73%,明显高于对照人群(4,76%和3,97%),提示血液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易于发生HCMV活动性感染。

空泡细胞在诊断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意义

孟祥金, 孙瑜, 张有新, 李新志, 刘知慧, 陈敏诲, 李昆, 韩日才, 司静一, 曾维坤, 胡伦颖

1989, 4(2): 146

本文对空泡细胞(Koilocyte)的形态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并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和PAP染色的方法对宫颈疾患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和抗原进行了检测,分析HPV DNA及抗原检测结果与空泡细胞出现的关系发现,空泡细胞阳性的病例中HPV DNA及抗原的检出率较低,并且部分空泡细胞阳性的病例中也可测出疱疹病毒Ⅱ型(HSV_2)抗原,结果提示:空泡细胞并不是HPV感染所特有的,空泡细胞作为诊断宫颈HPV感染的特征性指标值得怀疑。

云南省昭通市婴幼儿急性胃肠炎中轮状病毒的研究

陈元鼎, 张惠芬, 孙茂盛, 丁雪凤, 戴国珍, 万新邦, 王丽春, 李家喜, 苏晔, 郭仁, 陈孝贤

1989, 4(2): 153

本文报道应用PACE、EM、ELISA检测技术,对1982年10月到1985年12月间采自云南省昭通市的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患者大便标本中的A组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的研究结果。从309例标本中共检出169例含有RV,阳性率为54.7%。在不同性别间RV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RV>6月~24月龄患儿组中的检出率(59.1%)显著高于(?)6月龄患儿组(33.3%)(P<0.01)。10月至1月是PV胃肠炎流行的高峰季节,在这一季节中RV的检出率(65.1%)显著高于其它季节(P<0.001)。对RV基因RN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984年2月至1985年12月间在昭通市流行的RV全为第二亚组。Adv在婴幼儿急性胃肠炎中的检出率为16.7%。结果表明,RV是昭通市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它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乙型肝炎病毒前S蛋白的研究——Ⅵ.前S蛋白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胡克勤, 喻植群, 张永源, 李方和, 郝连杰

1989, 4(2): 159

本文观察了40份HBV感染者血清前S_1、前S_2与PHSAR的关系,结果表明前S_2可能是PHSA的主要结合部位,但前S_1可能也具有结合PHSA的活性。体外条件下PHSA可阻断前S_1、前S_2以及PHSAR活性,这种阻断效应与PHSA稀释度呈反相关系。本文还证实,HBV感染者血(?)内存在HBV外壳蛋白—HSA复合物,推测HSA与HBV外壳蛋白的结合可能是宿主抗HBV感染的免疫防御方式之一。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T-E抗原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唐家琪, 李先富

1989, 4(2): 164

本试验建立了用Tween 80和乙醚处理HFRSV感染鼠脑、肺制备特异性抗原的方法,该抗原具有安全、稳定、特异性好、制备简单的特点,可能是HFRSV抗原的共同组分。

水环境中病毒吸附及存活规律的研究

李小锋, 张楚瑜, 王祖卿

1989, 4(2): 168

我们从自然环境的污泥中检测出了病毒,并发现其含量比覆盖水中的病毒含量高得多。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用Poliovirus Ⅰ模拟自然环境,对病毒在水和淤泥中的分布、存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淤泥对水环境中的病毒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相对水而言,淤泥对病毒具有较好的保护。

番木瓜环斑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病毒分型上的初步应用

林壁润, 李英杰, 欧阳明辉, 范怀忠

1989, 4(2): 172

本试验是用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 PRV)提纯制剂免疫的BALB/c小白鼠脾细胞与Sp~2/o-Ag14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三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23H1 McAb的效价较高,用ELISA检测,腹水抗体效价高达1:76800,能被PRV兔抗血清所阻断。这3个杂交瘤细胞系产生的单抗与TMV和CMV无血清交叉反应。它们可把PRV四个毒株初步区分为三个血清型。

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病的病原研究

陈剑平, 阮义理, 董玛佳

1989, 4(2): 176

我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病,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只感染小麦,感病植株幼叶表现为退绿到黄化的条斑,老叶表现为花叶和坏死。我们提纯各地分离物研究表明,病毒粒子呈线状,直径13~14nm,长度为200~1800nm,其中350~850nm的比例较高。病毒外壳由二种分子量分别约为30kd和27kd的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粒子周围能均匀地“修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抗血清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抗血清,反应均很强烈。鉴于上述特性,认为本病害是由小麦棱条斑花叶病毒(WSSMV)引起的。

N3质粒对λ噬菌体发育途径的影响

许华, 蒲蔷, 赵叙梅, 张永地

1989, 4(2): 182

诱导试验表明N_3质粒抑制λ溶源菌诱导处理时的裂解性发育途径,使λ噬菌体产率大大降低,仅为对照的10~(-5)—10~(-6)。感染实验表明N_3质粒主要抑制λ噬菌体的溶源性发育途径,其溶源菌形成率仅为对照的1.3—1.9%。从N_3质粒对λ噬菌体感染时与λ溶源菌诱导时的发育途径的不同作用的事实推测N_3质粒的某种产物(蛋白质)与λ噬菌体cI蛋白相作用,以障碍cI蛋白正常解离或聚合的方式而干扰其发育途径。

免出血症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的研究

杨学楼, 孙松柏, 王汉中, 罗经, 黄文林, 吴晰莹, 刘虹, 王学兰

1989, 4(2): 188

免出血症病毒无锡株A_2R—3的完整病毒颗粒呈球形,廿面体等轴对称、无囊膜、其直径约为33—37nm。空心病毒粒子亦可看到,其核心直径为21—25nm。病毒衣壳包裹在颗粒的最外层,由紧密连结的子粒所组成,子粒排列规则,呈管状结构。其长度约为5—6nm,中心孔径为2—3nm。廿面体对称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由6个子粒所构成,即每条边上排列3个子粒。据此推算出病毒衣壳的子粒总数为42,分负数为4,三角形面数为80,结构单位数为240。

猪脾细胞干扰素与人白细胞干扰素之间的抗原性关系

黄文林, 杨学楼, 刘虹, 罗经, 孙松柏, 王汉中, 吴晰莹

1989, 4(2): 193

我们应用中和试验在不同细胞上对干扰素血清与猪脾细胞干扰素(PSIFN)及人干扰素(HuIFN-α)的中和能力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HuIFN-α多克隆抗体具有明显的中和PSIFN的能力。而人免疫干扰素(Hu IFN-γ)抗体具有微弱的中和猪脾细胞干扰素能力。猪脾细胞干扰素不仅可在同源细胞表现出抗病毒活性,而且可在异源细胞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应用人白细胞干扰素多克隆抗体亲和层析可有效地分离猪脾细胞干扰素,证实猪脾细胞干扰素与人白细胞干扰素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关系。

聚丙烯酰胺凝胶碎块吸收洗脱法浓缩病毒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尚大庄, 王永祥, 王玉坤, 顾葆良

1989, 4(2): 199

本文报告聚丙烯酰胺凝胶(PAG)碎块吸收洗脱法在浓缩新城鸡瘟病毒(NDV)和人轮状病毒(HRV)方面的实验研究及应用。我们通过一次和二次浓缩,分别将NDV感染的鸡胚尿液稀释液浓缩了12.1倍和90.2倍,血凝滴度相应增高,总病毒回收率分别达到90.2%84.9%。用二次浓缩后的含HRV粪便上清液进行RNA PAGE银染色检测,获得了HRV RNA电泳型检测阳性稀释度提高32倍左右的结果。据此,采用这一方法,对临床RNA PAGE检测阴性的33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PAG浓缩处理后再检测,发现有12例转为阳性,阳转率为36.4%。从而,使HRV总检出率由67%增至79%。

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许卫平, 张静芳, 周忠福

1989, 4(2): 205

近年国外有用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一定效果。我们对连续收治的33例病人应用干扰素治疗取得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巨细胞病毒中性红斑定量试验与高滴度病毒的制备

任向东, 葛治华, 余传霖, 胡新美, 张惠星, 高利, 周红

1989, 4(2): 208

在巨细胞病毒(CMV)的研究中常需对病毒定量。CMV需低滴度传代,否则会产生没有感染性的缺损病毒颗粒;CMV的抗原性受其感染量的影响;检测CMV中和抗体或纯化病毒都需具备病毒空斑定量基础。另外,制备高感染滴度的无细胞病毒(游离病毒)是对CMV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提。本文建立了CMV微量板法中性红斑定量技术并比较了几种制备无细胞CMV的方法。

樱草花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周履谦, 薛翠峰, 夏秀琴, 陈莉莉, 孙富林, 李尚志

1989, 4(2): 212

樱草(Primula obconica),又称报春花,是早春季节人们喜爱的一种花卉。近年来,患病严重,病株的叶片呈现花叶、畸型、翻卷等症状,影响观赏。关于樱草花叶病毒在国内未见报道。本文简要报道樱草花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下简称PMV)。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细胞融合作用

柳海林

1989, 4(2): 216

我们的实验结果揭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酸性条件下可导致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细胞间隙消失,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和细胞连在一起,形成多核的巨细胞体,姬姆薩染色比未融合细胞浅。融合液(Eagle’s基础培养液,含0.2%BSA,20mmol/L HEPES),用1.0NNaOH调pH至5.0—6.0时,细胞融合最甚,几乎所有的感染细胞都...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