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07卷1期

|     

Review

大麦黄花叶病及其真菌介体禾谷多粘菌的研究进展

陈剑平

1992, 7(1): 1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是一种土传真菌,传播10种植物病毒。在大麦上,它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rius,BaYMV)和大麦温和性花叶病毒(Barley Mild Mosaic Virus,BaMMV)。由于此二种病毒在大麦上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故统称大麦黄花叶病。

人精浆、厌氧菌培养液在HSV-2诱导宫颈癌中的作用

孙瑜, 刘朝奇, 鲁德银, 曾毅

1992, 7(1): 11

本实验应用HSV-Z诱导小鼠宫颈癌的动物模型,发现人精浆或厌氧菌培养液只引起宫颈上皮轻度增生,二者混合(SB)不仅可致宫颈癌(11.5%),而且使HSV-2诱癌率从23.1%提高到50%,同时发现SB具有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抑制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及NK细胞的活性。上述结果提示SB具有促癌作用,因而也讨论了SB促癌的可能机制。

血源性Dane颗粒的多肽分析

郝连杰, 郭林生, 李方和, 杨东亮, 宋佩辉

1992, 7(1): 16

采用PAGE-Western Blot技术对血源性Dane颗粒的多肽组份进行了分析。并结合HBV感染的其它血清学指标,初步探讨了HBV感染者对这些多肽的抗体应答情况及意义。结果显示:Dane颗粒在PAGE图谱上有12条多肽表型;Western Blot证实除S区的6条多肽和来自C区的具有cAg和eAg两种抗原位点的同一多肽P21外,还有与抗Pol结合的P24-25多肽以及与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的多肽(P45-IgC,P76-IgM),推测血源性Dane颗粒上可能存在有Pol基因表达的产物和结合在表面的人免疫球蛋白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调查29例隐性HBV感染自限后人群和185例HBV现症感染者对这些多肽的应答情况发现:P24、P27、P39、P42是引起免疫应答的多肽,两组对它们时应答存在着差异(P<0.01)。表明对它们的有效应答可能有利于HBV感染的清除。

抗—HBe阳性慢性乙肝临床研究

吴国祥, 朱科青, 郑锦华

1992, 7(1): 22

报告34例抗-HR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占同期住院抗-HBe阳性者的38%。这些患者于3—9年内肝炎再活动2—4次,累计80次。肝炎再活动时的临床表现及肝功损害与同期住院的HBeAg阳性CHB相似,但抗-HBe阳性CHB者肝硬化及肝癌发生比例显著高于HBeAg阳性者(P<0.05)。血清乙肝病毒标志(HBVM)检测发现,80次肝炎再活动中,38次(47.5%)有HBV活跃复制,提示HBV活跃复制是部分抗-HBe阳性CHB肝炎再活动的根本原因,另一部要考虑是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结果。

应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法(MCPENT)对我国EHF病毒株和病人血清进行血清分型

聂子林, 俞永新, 刘文雪

1992, 7(1): 27

本文应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MCPENT)对我国22株不同来源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进行血清分型研究结果除一株具有广谱抗原性外,所有毒株均可准确地被分为血清1型和血清2型,其分型结果与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完全一致。此外,MCPENT法还能对不同流行区EHF病人血清进行分型诊断。此法简便、经济、准确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退热1号口服液抗4种病毒的实验研究

龚镇奎, 韦浩春, 王莉, 徐又龙, 骆林, 詹发先, 彭世勇

1992, 7(1): 32

采用病变抑制法和血凝试验在鸡胚和2种细胞培养上测定了中成药退热1号口服液对4种病毒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退热1号口服液在浓度为1:2(原液浓度为每100毫升含生药量245克)以下时,对鸡胚和细胞无毒性作用。浓度在1:4—1:32时,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腺病毒无抑制作用。

黄芪、人参增强人心肌细胞抗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降低对病毒敏感性及诱生干扰素作用

魏然, 陈晨华, 董杰德, 仇素英, 曹宗离

1992, 7(1): 36

在培养的人心肌细胞上研究了黄芪、人参抗Cox B-3及Echo-19病毒的作用及诱生干扰素的效应,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分别作用于人心肌细胞48小时及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在含药物的营养液中培养均可降低细胞对两种病毒感染的敏感性,此作用与药物诱导心肌细胞产生IFN有关。

脊髓灰质炎病毒2A蛋白在重组病毒中的功能研究

李琦涵, 戴长柏, 袁天喜, 胡凝株, 苏晔, 郭仁, 侯云德, 陶应双

1992, 7(1): 43

应用所构建的不同脊髓灰质炎病毒-痘苗病毒(下简称PV-VV)重组体,探讨脊髓灰质炎病毒(下简称PV)2A蛋白在重组病毒中的作用。所得到的四个以不同PV基因片段插入痘苗病毒(下简称VV)TK区而形成的重组病毒均有PV抗原的表达,并可诱导抗体产生,但此表达水平明显受到2A蛋白的影响。同时,重组病毒对不同细胞的适应性亦有变化。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用单克隆抗体分析HBsAg的多肽及a决定簇的表位

王佑春, 李河民, 胡宗汉

1992, 7(1): 48

通过Western-Blot发现,多克隆抗-HBs抗体及单克隆抗体B_(13),A_1均识别24kd及27kd两条多肽带,而单克隆抗体B_6,B_9及B_(12)只识别24kd,不识别27kd的多肽带。用这几株单克隆抗体对不同来源HBsAg a决定簇的表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源、重组CHO细胞表达及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HBsAg与重组酵母表达的HBsAg在结合单克隆抗体A_1、B_6及B_9的密度上有数量的差别,并且有统计学意义。

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痘病毒血清免疫学特征的研究

郑志明, 张江虹, 蔡安梅, 诸卫平, Steven Specier Herman Friedman

1992, 7(1): 54

本文从四个方面综合报道了红斑性肢痛症相关痘病毒(ERPV)血清免疫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血清学鉴定表明,ERPV为正痘病毒属内成员,但与正痘病毒属内成员痘苗病毒和鼠痘病毒具有中和抗原表位差异。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患者血清中含有抗ERPV的中和抗体和抗ERPVA型包涵体IgG抗体,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当地未发病者和美国人群的检出率。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癌中HPV16E_6/E_7相关序列

刘学锋, 杨平, 伍欣星, 丁晓华, 刘薇茜, 赵文先

1992, 7(1): 59

本文报告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即PCR技术)检测人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E_6/E_7相关序列。在正链引物(SP)和反链引物(ASP)的诱导下,以二步温控法聚合酶链反应对34例人宫颈癌组织DNA进行检测,发现宫颈癌中HPV16E_6/E_7相关序列存在的阳性率达67.6%(23/34)。本研究结果提示:HPV16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采用PCR技术选择性地检测HPV16的转化基因(E6、E7)对深入探讨宫颈癌发生的机理、早期发现宫颈癌患者等有重要意义。

“三明治”杂交法对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克隆株的鉴定

吴云涛, 柯丽华, 蔡宜权

1992, 7(1): 63

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切割为A、B、C、D1、D_2、E、F七个片段,与载体pUC18体外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TG1。通过“三明治“杂交法鉴定,分别获得七个片段的克隆株。但A片段克隆株中外源DNA片段发生了缺失。

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形态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刘润忠, 谢天恩, 彭辉银, 陈新文, 陈世维

1992, 7(1): 69

对文山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多角体大部分为六边形,少数为四边形及近园形,其大小在0.47~2.45μ之间,平均为1.1μ。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致密的核芯区由一层外壳包裹,直径为60nm。病毒粒子表面有12个刺突,放大图象可见其亚单位排列。多角体蛋白的主要成分为一种,分子量为26200道尔顿,多角体蛋白氨基酸组成中不含半胱氨酸;其碱性氨基酸与酸性氨基酸之比为1:2.16。病毒粒子结构蛋白含五条多肽组分。用SDS-热酚法提取所得核酸,其热变性紫外吸收OD_(260)值增加51.6%。抗核酸酶S_1。Tm值为86℃。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可分为9个片段,而在5%PAGE中,则可分为10个片段。各片段大小在0.66×10~6~2.85×10~6道尔顿之间,总分子量为15.35×10~6。电镜分析研究显示了CPV RNA在0.4μ、0.8μ和1.2μ处有三个分布峰。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与克隆

刘明富, 胡志红, 金锋, 李孟津, 谢天恩

1992, 7(1): 80

以[~(32)P]-dATP标记含AcNPV DNA的EcoRI-I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35℃条件下对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将其分别定位在BamH Ⅰ-A,Bgl Ⅰ-A,Bgl Ⅱ-F,EocR Ⅰ-R,Hind Ⅲ-A,Kpn Ⅰ-Ⅰ,Pst Ⅰ-D,Xba Ⅰ-A(或B),Xho Ⅰ-F和G片段上,并以M13mp18为载体,克隆了Kpn Ⅰ-Ⅰ片段。

小苍兰褪绿条纹花叶病毒的分离鉴定

刘明富, 胡志红, 金锋, 李孟津, 谢天恩

1992, 7(1): 85

以[~(32)P]-dATP标记含AcNPV DNA的EcoRI-I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35℃条件下对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将其分别定位在BamH Ⅰ-A,Bgl Ⅰ-A,Bgl Ⅱ-F,EocR Ⅰ-R,Hind Ⅲ-A,Kpn Ⅰ-Ⅰ,Pst Ⅰ-D,Xba Ⅰ-A(或B),Xho Ⅰ-F和G片段上,并以M13mp18为载体,克隆了Kpn Ⅰ-Ⅰ片段。

玉米矮花叶病毒提纯及特性的研究

陈刚, 周广和, 陈剑波

1992, 7(1): 93

改进病毒纯化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较强侵染活性的提纯病毒制品。提纯病毒的产量为0.71.2mg/100g病叶,病毒粒体大小为72075014nm,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的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6000道尔顿,用提纯病毒免疫家兔得到较高特异性的抗血清,微量沉淀反应的效价为1/2048,间接ELISA法测出的感病叶汁液的最高稀释倍数为32006400倍。

一种含有单链RNA的香菇球状病毒

沈学仁, 沈菊英, 陈作义, 龚祖埙, 陈明杰, 潘迎捷, 汪昭月, 方炳初, 王鸣歧

1992, 7(1): 99

从生长不正常的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菌株中分离到一种等轴对称含单链RNA的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在电镜下直径为33~34nm,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为22000道尔顿。病毒核酸径DNase1和SI酶解试验及热变性紫外吸收曲线试验证明为单链RNA,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病毒核酸呈现一条带,分子量为2.3810~6道尔顿。

用杆状病毒为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马立克病病毒pp38基因

崔治中, L.F.Lee

1992, 7(1): 106

鸡马立克病病毒(MDV)38kd磷蛋白(pp38)基因中包括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的完整编码序列被整合进杆状病毒AcNPV的转移载体质粒pVL1392,用所得的含pp38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VLpp38I与野生型杆状病毒AcNPV的DNA共转染昆虫传代细胞系Sf9细胞后,用荧光抗体法以抗MDV单克隆抗体H_(19)筛选到能表达MDVpp38的重组杆状病毒克隆BP38 I。免疫印迹试验表明,在重组病毒BP38 I感染的Sf9细胞溶解物中,可表现一条分子量约为35—36kd的为单克隆抗体H_(19)识别的MDV特异性蛋白带。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