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06卷4期

|     

Review

人巨细胞病毒形态转化区的鉴定

Leonard J Rosenthal, Shang Shi-zhang, Anita Inamdar

1991, 6(4): 281

DNA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contains three transforming fragments, which have been mapped in the long unique region of the viral genome(see Fig.1). A minimal region of 558 base pairs(bp) (pCM4127) was localized in the XbaI-Hindlll fragment of HCMV strain AD169 (mapunit 0.123—0.140)and designated morphological transforming region Ⅰ (mtrⅠ). MtrⅠwas reported to cause one-step focal transformation of primary Wistar

食用真菌病毒的研究概况

陈伟丽, 于善谦

1991, 6(4): 291

食用真菌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在世界许多国家也有广泛的栽培。据1984年不完全统计,世界食用菌产量约1336000吨,我国的产量可能仅次于美国而与法国的相当。1988年,我国食用菌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发展,病害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病毒病因为不易辩认或症状时隐时现

树鼬对森林脑炎病毒的敏感性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候宗柳, 自登云, 黄文丽, 包铭晖

1991, 6(4): 298

从云南新分离森林脑炎病毒(YH和T57)及东北株经脑内、皮下及腹腔感染成年中国云南树鼩,均发生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为7—9天。抗体应答反应和病理改变程度成反比,病变轻的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分别于感染后的第5、7、13天出现,且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升高呈正相关。经抗原定位研究发现,腹腔注射后48小时,各组织器官均能查到抗原,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其它组织内病毒抗原消失都很快,随病毒血症的消失而转阴,中枢神经系统携带抗原可持续27天,且病变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表现为充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呈套状浸润,局灶性出血,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轴索断裂等,说明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试验表明,成年中国云南树勉对森林脑炎病毒比较敏感,是森林脑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首选动物。

外阴皮肤营养不良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的检测

张利宁, 周利华, 盖其伟, 刘晓明, 高天祥

1991, 6(4): 304

采用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方法检测了9例外阴皮肤营养不良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DNA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8例增生型营养不良组织中,2例HPV-16阳性,1例HPV33阳性,在3例组织中探测到HPV16相关序列,在1例混合型中也检测到HPV16相关序例,HPV DNA的总检出率为77%。结果提示外阴皮肤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抗EHFV的独特型抗体在小鼠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

李川江, 林乔, 王懋梁

1991, 6(4): 309

本文介绍用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J10株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以及用7个McAb免疫家兔,使其产生抗EHF病毒McAb的抗体即抗独特型抗体(Ab_2)。Ab_2能在体外同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和EHF病毒免疫的兔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再经EHF-McAb亲和层析法分离提纯Ab_2,免疫BALb/c小鼠,将所获得的免疫血清(Ab_3)用荧光和ELISA分别加以测定,结果表明,抗-抗独特型抗体可在体外识别EHF病毒,而不能同病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结合,从而支持免疫网络学说,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新型的抗原来源途径。

EHF灭活疫苗扩大人体试用的效果观察

朱智勇, 曾蓉芳, 俞永新

1991, 6(4): 315

流行性出血热(EHF)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经75名自愿者扩大试用,未发现不良反应。中和抗体阳转率达70.6~96.7%,4℃保存14个月的疫苗,仍有较高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再一次证明此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且有良好的稳定性。接种程序为0、7、28天内三次免疫与0、28、60天内三次免疫无明显差别。皮下接种佐剂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高于肌肉接种的佐剂苗和疫苗。

斑点杂交生物素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A

杨占秋, 李治洪, 杨平, 刘薇茜, 赵文先, 李德新, 杭长寿

1991, 6(4): 320

为寻找一种用于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子杂交方法,以生物素-7-dATP标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_(22)株M片段的cDNAR_3克隆作探针,与人源性的EHFVH-114、H-435株RNA基因组进行斑点杂交,得到阳性结果,可检出5pg的cDNA或RNA。此探针与疱疹病毒DNA不出现杂交信号。以上结果说明这种标记探针具有EHFV特异性,可以扩大应用范围,结果还表明动物源性和人源性EHFV均具有共同的保守核苷酸序列。

利用PCR法检测HIV—1 DNA

宋海峰, 郭莉莉, 孙中和, 朱关福

1991, 6(4): 324

通过比较多个HIV(人免疫缺陷病毒)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我们选择膜基因上7373—7514位的一段保守区为目的片段合成了引物1(5′—AGCAGCAGGAAGCACTATGGGC—3′)和引物2(5′—CCAGACTGTGAGTTGCAACA—3′),并分别以质粒PⅢexE7和MT4-HIV-1 DNA,为模板进行了PCR反应及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用PCR法可检测出1~10个质粒分子及1×10~6个细胞中一个感染细胞。因此我们推论,本法可应用于AIDS临床标本的检测。

轮状病毒RNA基因图谱变异分析

张建琼, 孟继鸿, 林陵

1991, 6(4): 32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轮状病毒(RV)标准株进行RNA基因图谱分析,发现人轮状病毒(HRV)Wa株在MA104细胞上连续传5代后,其RNA基因图谱由原来的4:2:3:2模式变为4:3:3:2模式。继续分别在CV-1、MA104细胞上传代后,基因图谱进一步演变为4:3:4:2模式。经比较电泳、病毒空斑纯化,初步证实RVWa有变异林存在。目前尚未见RV标准株变异的报告,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对多个RV标准株及1939年南京市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RV流行株进行基因图谱分析,发现不同的人RV及牛RV标准株有相同的基因图谱;不同实验室来源的同一标准株有不同的基因图谱。此外,尚证实HRV是1989年南京市区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源,总检出率45.1%,电泳长型为流行优势株89.2%。本文尚对RV RNA基因图谱变异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几种昆虫病毒交叉感染玉米螟的研究

黄冠辉, 王卫国, 刘彧桦, 张增艳, 李会玉

1991, 6(4): 335

银纹夜蛾NPV(P_aNPV)、柞蚕NPV(ApNPV)和赤松毛虫CPV(D_aCPV)可感染玉米螟。D_aCPV对玉米螟1龄幼虫的ID_(50)为5.9×10~5PIB/ml饲料,对幼虫的生长发育、蛹重、羽化率和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D_aCPV主要侵染幼虫中肠柱状细胞,在细胞质中增殖;P_aNPV和A_pNPV主要侵染幼虫的体壁细胞和气管壁细胞。D_aCPV在玉米螟幼虫体内增殖后,多角体形态由正六角形变为锥形或四方形;成虫羽化时排出的蛹便可观察到多角体,病毒可传递给子代。利用其他昆虫病毒有防治玉米螟的可能性。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空斑测定

胡志红, 谢天恩

1991, 6(4): 340

在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上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进行了空斑测定。用此方法测定了BsNPV的感染力,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其TCID_(50)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在测定病毒感染力时敏感性相似。

水仙病毒血清学研究 Ⅰ.水仙花叶病毒抗血清的制备及其应用

谢联辉, 郑祥洋, 林奇英

1991, 6(4): 344

经人工接种分离纯化的水仙花叶病毒(NMV),以表现局斑的苋色藜叶片为提纯材料,经聚乙二醇(PEG_(6000))沉淀、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后,进行6次家兔免疫注射制备抗血清。结果表明注射后3周左右效价最高,经毛细管沉淀方法测定可达1:5,000。用琼脂双扩散方法将此NMV抗血清与来自荷兰的NMV抗血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的抗体性相同。应用此法制成的NMV抗血清,以琼脂双扩散、ELISA方法分别对30份水仙组培脱毒试管苗样本进行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所测得的平均带毒率分别为33.3%和80.0%,并用IEM测定方法验证了ELISA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马铃薯卷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郭素华, 周岚, 孟清, 张鹤龄

1991, 6(4): 350

采用杂交瘤技术,以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ns,PLRV)为抗原,用直接将病毒注入脾脏和随后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Dot-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筛选分泌抗马铃薯卷叶病毒抗体的阳性克隆,建立了分泌抗PL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微量玻片双扩散法测定单克隆抗体亚类为IgG_1和IgG2a,轻链为λ。注射杂交瘤细胞株A_1、A_3、C_3和D_3于小鼠腹腔,制备出含高效价单克隆抗体的腹水。用获得的四种单克隆抗体对马铃薯卷叶病毒15个分离物进行了鉴定。

应用F(ab )_2~-酶联吸附分析法检测大麦黄花叶病毒

陈剑平, 阮义理

1991, 6(4): 356

F(ab′)_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F(ab′)_2-ELISA)成功地用于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常规检测和诊断.其步骤是先用稀释1000—4000倍的抗血清F(ab′)_2包被反应板,加待测样品和稀释1000倍的同种抗血清或IgG,然后再加A蛋白碱性磷酸酯酶和底物,测定OD值。比较试验表明,ELISA稀释缓冲液加入1%小牛血清或1%全脂奶粉,BaYMV的测检灵敏度可提高达2.5—5.0ng/ml,病叶汁液检测终浓度为稀释1600—3200倍。我国BaYMV分离物与英国分离物的血清学性质完全一致。BaYMV在大麦病株中以叶部含量较高,茎中含量次之,根部测不出病毒。检测和诊断田间样品,即使有的样品已不新鲜,也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此方法也成功地用于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燕麦花叶病毒(OMV)和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等禾谷多粘菌传麦毒的检测,这S种病毒的血清学关系研究表明,除BaYMV和WYMV之间具有血清学关系以外,其余彼此均不反应。

草莓伪温和黄边病毒提纯技术的研究

吴元华, 韦石泉

1991, 6(4): 365

纯化的草莓伪温和黄边病毒(SPMYEV),小叶嫁接繁殖于指示植物草莓UC—4上,然后采样榨汁,结合聚乙二醇(PEG)沉淀,蔗糖垫底差速离心及连续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能成功地将草莓伪温和黄边病毒提纯出来。经电镜观察为丝杆状病毒粒体,长×宽为650nm×12—13nm。提纯的病毒制剂,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其最大值位于263nm,最小值位于243nm。A260/A280=1.24,用冰醋酸分解病毒,提取衣壳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约37000道尔顿。

草鱼出血病病毒对其它鱼的感染性研究

丁清泉, 余兰芬, 柯丽华, 蔡宜权

1991, 6(4): 371

用草鱼出血病病鱼分离出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hemorrhage virus,GCHV)感染其它常见鱼并用ELISA方法检查感染鱼组织提取液,结果表明:青鱼、鲢鱼、布氏鳌条对GCHV抗体呈阳性反应;鲤鱼、鳙鱼、鲫鱼、团头鲂、泥鳅则呈阴性反应。综合感染鱼发病症状及死亡特征,初步认为:青鱼对GCHV是易感的,GCHV能在鲢鱼、布氏蟹条体内增值,但毒力较低,鳙鱼、鲫鱼、团头鲂、鲤鱼、泥鳅能抗GCHV感染。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杨志荣, 刘世贵, 伍铁桥, 吴宇

1991, 6(4): 374

茶刺蛾[Darna trima(more)]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多种果树林木。1985年我们从四川珙县某茶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大量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茶刺蛾病原物,通过纯化后,经感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等,结果确定该病原物为一种颗粒体病毒。

栗黄枯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杨志荣, 刘世贵, 伍铁桥, 石林

1991, 6(4): 376

栗黄枯叶蛾(Trahala vishnou Lefebure)属卷叶蛾属,危害10多种果树和林木花卉。1989年我们从四川大学校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大量栗黄枯叶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栗黄枯叶蛾病原物。经纯化后,通过感染试验,涂片染色,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组织病理研究等,确认该病原物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陈新文, 彭辉银, 王根, 金锋, 谢天恩, 郭亨孝, 周建华

1991, 6(4): 379

本文报道了新分离的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eneria orient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其多角体为四边形、五边形、大小在1.06—2.42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385×55nm。室内感染蜀柏毒蛾幼虫其死亡率达9S%具较强的毒力。

水稻矮缩病毒小外壳蛋白基因的合成、克隆和序列分析

叶寅, 赵丰, 高炬, 田波

1991, 6(4): 381

从感染水稻矮缩病毒(RDV)的水稻叶片中分离纯化了RDV,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为引物,合成了长度为1.0kb的小外壳蛋白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UC-19载体上。以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得到其全长序列,同已发表的RDV日本分离物小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相比有很高的同源率。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