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06卷3期

|     

Review

HSV体外感染对IgG产生的抑制作用和TNF及r-IFN对它的影响

曹志惠, 陈慎宝, 丁如宁, 周瑶玺

1991, 6(3): 183

本文观察了体外HSV-I感染对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影响。HSV-I能感染PWM刺激的人扁桃体淋巴细胞,并抑制其增殖和免疫球蛋白(IgG)的产生,感染实验组的IgG产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r-IFN_γ对TNF有协同作用:抑制病毒增殖和解除HSV-I对IgG产生的抑制,比单独用TNF组更为显著(P<0.01)。

登革热Ⅱ型病毒受体的初步研究

汪玎妍, 郭辉玉

1991, 6(3): 187

本实验用甲基纤维素复盖层的c_6/36单层细胞微量蚀斑法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初步观察了登革热Ⅱ型病毒与靶细胞的联接反应情况。同时还制备了四种细胞的可溶性膜制剂,并研究了它们对登革热Ⅱ型病毒的抑制活性。结果提示,对登革热Ⅱ型病毒敏感的细胞表面存在登革热Ⅱ型病毒受体,在触发病毒感染阶段起重要作用。

HPV和HCMV在慢性宫颈炎病人中的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孙汭, 孟祥金, 崔正言, 孙玉玲, 李文, 朱长义, 邓文

1991, 6(3): 197

本文采用DNA-DNA分子杂交技术对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7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和25例健康宫颈的宫颈活检组织DNA进行了HPV 6、11、16、18型DNA及HCMV HindⅢE片段检测。结果表明,对照宫颈检出率全部为0,慢性宫颈炎检出率HPV 6为16%,HPVll为12.6%,HPV16为11.5%,HPVl8为5%,总的HPV DNA相关序列为29.0%,HCMV为12.64%。经显著性检验,HPV DNA相关序列检出率在慢性宫颈炎与对照组间具显著性差异,HPV DNA相关序列阳性者患慢性宫颈炎的危险性为HPV DNA相关序列阴性者20.81的倍。本实验结果还表明HCMV阳性患者中72.7%的病人同时有HPV感染,提示HCMV感染与HPV感染有关。

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观察

黄华芳, 熊开钧, 何生松, 李瑗, 王萍, 蔡淑清, 曾令兰, 王心禾

1991, 6(3): 201

本文报道了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23例慢乙肝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结果,并与1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作对照(Ⅲ组),其中病毒唑与干扰素联合组(I组)12例,病毒唑组(Ⅱ组)11例。近期HBeAg、DNAP及HBV?DNA阴转率,I组分别为(41.6%、55.5%及28.s%,Ⅱ组45.4%、100%及33.3%,Ⅲ组8.3%、16.6%及8.3%。远期HBeAg及DNAP阴转率在I组分别为70%、83.7%。Ⅱ组60%、100%,Ⅲ组8.3%,50%。综合抗病毒效应,近期有效率在I、Ⅱ、Ⅲ组分别为50%、72.7%及16.6%。远期则分别为70%、55.5%及8.3%。无一例出现毒副反应。均完成疗程。上述结果提示病毒唑及其与干扰素联合对慢乙肝均有一定抗病毒效应,联合应用并不优于单一用药,但毒副反应也未见加重,而且病毒唑药源较方便,使用较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应用APAAP光镜技术发现两株HFRSV敏感细胞中HFRSV包涵体

黄传书, 金伯泉, 汪美先, 刘健, 赵宁

1991, 6(3): 201

本文应用抗HFRSV McAb的APAAP(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技术,首次用光镜在HFRSV感染8—14天的Hep-2和wish细胞中查出病毒包涵体,并且根据其位置和形态特征可分为:(1)中央型包涵体;(2)外周型包涵体;(3)脱落包涵体。上述所见包涵体均在电镜下得到证实。此结果对于了解HFRSV感染细胞后的致病变作用以及研究HFRSV感染细胞包涵体的特征、来源、性质和形成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体外抗体应答及IFNr的调节

季明春, 周瑶玺, 姚堃

1991, 6(3): 207

以纯化、灭活的HSV-I为抗原,体外致敏洗涤过的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37℃孵育12天,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特异性抗体用ELISA法测定。11例血清HSV-I抗体阳性成人的淋巴细胞接受灭活HSV-I抗原致敏后,培养上清中均能检出特异性抗体,抗体类型为IgG(26.6土23ng/m1),体外产生的特异抗体水平与原血清抗体水平无相关性(R=0.45,P>0.05)。同法刺激新生儿淋巴细胞;不能诱生任何类型的HSV-I抗体。在本实验系统中,特异性抗体应答是一个蛋白质的全新(de novo)合成过程,应答水平和体外致敏用的病毒抗原量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最适刺激抗原量为108ng/ml。HSV-I抗体应答需要T、B细胞的相互作用,两类细胞单独均不能诱导特异性HSV-I抗体应答。在本实验系统中加入适量重组人γ干扰素,能增强抗体应答水平,过高剂量起抑制作用。

光敏生物素标记cDNA探针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实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赵洪礼, 汪美先, 姜绍谆, 刘俊彬, 安家泽, 吕海, 刘军连

1991, 6(3): 214

本文用光敏生物素标记的R3 cDNA探针杂交检测了HF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和尿沉淀细胞中HFRS病毒核酸。结果42份淋巴细胞标本中30份为阳性,48份血清标本中有24份出现阳性杂交信号,81份尿沉淀细胞标本中53份为阳性,表明将此光敏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用于HFRS实验诊断和致病机理的研究是可行的。

茶蚕颗粒体病毒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丁永官, 陈锦绣, 徐德进, 李昌春, 章东方, 刘云廷, 邓余良, 邵经根, 任家福

1991, 6(3): 219

1980年10月在安徽省舒城县采集茶蚕虫尸,分离出一株茶蚕颗粒体病毒。小区试验及大面积防治示范表明: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致病死亡速度与气温密切相关;防效不受夏季较高气温影响,而受秋季较低气温影响;每亩剂量为100—200mg,气温低于20℃以200mg为宜;对各代虫体均有较好防治效果,为75.5—97.5%;防治适期以卵盛孵期至2龄前幼虫为宜。气温低于20℃时,病毒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18.8%,缩短死亡期6天,病毒对天敌安全,后效作用明显,1—3年内,感病死亡率为40—56.4%。

侵染扁豆的三叶草黄脉病毒的鉴定

李长松

1991, 6(3): 223

1987年从泰安表现系统花叶的扁豆上分离到一个分离物B_2,汁液摩擦接种9科38种植物,它可侵染5科10种植物,在扁豆和昆诺藜上引起系统花叶,在苋色藜上引起局部枯斑。该分离物钝化温度为60—65℃,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3—5天。可由桃蚜传播;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700—760×12nm病叶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三叶草黄脉病毒的抗血清有明显的-阳性反应。根据这些特性,该病毒属于马铃薯丫病毒组的三叶草黄脉病毒。

遥感技术对早期植物病毒病的诊断

熊克娟, 周履谦, 薛翠峰, 孙富林, 韩锡勤, 黄广思

1991, 6(3): 227

本文讨论了利用遥感技术对植物病毒病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试验表明,该方法对植物病毒的检测是很敏感的。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航空、卫星遥感进行大面积植物病害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SMV对大豆花粉表面的污染及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陶庭典, 濮祖芹, 濮祖茂

1991, 6(3): 232

应用PALLAS将病毒粒体转化为乳胶颗粒通过扫描电镜直接观察,成功地检测到了大豆花粉表面污染的大豆花叶病毒(SMV)。田间春大豆宁镇1号的重花叶、轻花叶及无症状植株花粉所吸附的乳胶颗粒依次递减,而健株花粉上极少观测到乳胶颗粒,花粉数量测定及萌发试验表明,SMV的侵染对大豆花粉形成及活力都有明显的影响。

计算机在确定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组常用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中的应用

陆家騠, 王薇, 糜克永

1991, 6(3): 236

应用计算机测定71种限制性内切酶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ADL株(BVDV NADL)基因组的cDNA核苷酸序列中酶切位点,结果表明其中S8种酶的酶切位点所在的核苷酸序列数,也表明了其中13种限制性内切酶在核苷酸序列中无酶切位点。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BVDV InL株的cDNA基因库。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NA的cDNA合成及其分子杂交的研究

糜克永, 王蔷, 张方东, 向秀成

1991, 6(3): 242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湖南农学院 武汉

三株草鱼出血病病毒免疫原性的比较

柯丽华, 余兰芬, 方勤, 丁清泉, 蔡宜权

1991, 6(3): 248

从湖南邵阳、湖北仙桃、武汉南湖地区分离到的三株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73、GCHV875、GCHV876),分别对家兔进行免疫,并测定了它们在家兔体内形成抗体的水平以及这些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中和能力。实验结果显示:GCHV873产生抗体滴度比GCHV875高一倍,较GCHV876高8倍;其抗体的中和效价分别是1:1778(10~(-3.25))、1:386(10~-(2.59))和1:181(10~-(2.25))。上述结果表明:GCHV873的免疫原性是三个分离株中最强的一个毒株。

草鱼出血病病毒的血清学鉴定

柯丽华, 方勤, 余兰芬, 丁清泉, 蔡宜权

1991, 6(3): 252

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具有弱的凝集人“O”型红血球的能力。其抗体与呼肠孤病毒、轮状病毒不发生免疫反应,说明此病毒与上述病毒无共同的抗原关系。

噬菌体对国内谷氨酸生产菌的鉴别

戈宝榛, 王家驯, 朱素娟, 司樨东

1991, 6(3): 256

利用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对收集的国内用于生产的谷氨酸生产菌进行鉴别,发现一株7338菌株对T6—13噬菌体敏感,而对7338的噬菌体不敏感。根据上述事实,工厂中为防止噬菌体侵袭,轮换使用不同菌株时,提出要了解菌株对不同噬菌体的敏感性,以免感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用分光光度法对纯净颗粒体液浓度的测量

杨明辉, 黎智, 杨伏生, 赵林, 戴彩云, 郑茂材

1991, 6(3): 260

警纹鸣夜蛾颗粒体病毒(简称AeGV)、小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rGV)、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和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asGV)是在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性上有显著差异的颗粒体病毒。本文以这四种颗粒体病毒为代表,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纯净的颗粒体悬浮液在270nm波长处的浓度(C,;μ/ml)与吸光度(A270nm)的,相关性,探讨分光光度法测量颗粒体悬浮液浓度的共用方程式,所有结论均以95%的概率水平为判断依据。本研究证明:颗粒体浓度在10—50/μg/ml范围内时,不同种的颗粒体浓度-吸光度定量关系可以用同一方程式表达。因此,可将该经验式用于快速测定纯净颗粒体悬浮液的浓度,该公式写作为: A270nm=0.018+0.0109C μg/ml (0.1≤A≤0.6)

SMV不同毒株在大豆植株内的病毒浓度比较

魏培文, 吕文清

1991, 6(3): 267

用SMV不同毒株接种大豆后,定期检测植株体内的病毒浓度。结果各毒株接种48小时后即在部分植株顶芽内洲出病毒,按种后20—25天植株内病毒含量最高。

一株广谱中和抗原性出血热病毒株的发现

俞永新, 安祺, 姚智慧, 何浩, 朱智勇

1991, 6(3): 271

一株分离自杭州市褐家鼠的出血热病毒Gou_3株的免疫血清对10株I型病毒的中和滴度除二株为160外均为320,而对4株Ⅱ型病毒的滴度为320—640,说明Gou_3株免疫血清对两型毒株中和效价大多数无差异或只差2倍,是一株中和抗原广谱的毒株。用I型和Ⅱ型毒株免疫血清对Gou_3株进行型别检定结果表明Gou_3株是Ⅱ型病毒。

昆虫细胞系的发展:历史的回顾

Karl Maramorosch

1991, 6(3): 274

This Fiunders Lecture was sponsored by the Society,for Invertebrate Pathology and presented on August 20, 1990 at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during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Invertebrate Pathology and Microbial Control, Prof, Maramorosch is Past President of the History Branch, Tissue Culture Association, U.S A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