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卷2期

|     

Review

甘薯病毒研究进展

孟清, 张鹤龄

1995, 10(2): 97

中草药和铬对心肌细胞生长代谢及其抗病毒的实验研究

董杰德, 夏洪印, 于修平, 赵蔚明, 周亚滨

1995, 10(2): 104

选用中草药人参、黄芪、麦冬及微量元素铬于体外培养的人及鼠心肌细胞上,研究药物对细胞生长代谢及其抗病毒作用。实验表明:中草药及铬均有促进细胞生长代谢、延长细胞存活时间、增强鼠心肌细胞自发收缩搏动及提高人心肌细胞抗病毒的作用,其中麦冬、黄芪及铬的作用更明显。

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组分分析

陈悦, 杨东亮, 郝连杰, 高学中, 刘立昆

1995, 10(2): 111

应用SDS-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转印技术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免疫复合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流行性出血热循环免疫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考马斯亮兰染色,显色主要有7条带,分子量分别为23kD、50kD、52kD、65kD、72kD、80kD及100kD。采用该病毒特异性抗血清、单克隆抗体以及人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抗血清识别,在其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及相应的免疫球状蛋白和补体成分。应用PCR技术在部分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可检出病毒核酸。上述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CIC中存在病毒抗原与特异性抗体是其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主要组分,它们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免疫复合物,并且大多数可以结合补体成分。

以合成多肽为抗原的戊肝抗体检测试剂的研制

田辛, 李敬云, 鲍作义, 潘文胜, 陈万荣

1995, 10(2): 115

用戊肝病毒(HEV)基因组编码氨基酸序列1-901-914/2-515-530、3-91-123、2-613-654相应的三段合成多肽为抗原,研制出一种检测抗-HEVIgG的ELISA试剂。以该试剂检测中国、缅甸、印度和前苏联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病人血清105份,仅3份中国病人血清阴性,阳性率为97.1%;检查实验感染HEV黑猩猩血清,感染前阴性,感染后阳性;检查正常人血清99份,全部阴性;检查甲肝(HA)、乙肝(HB)和丙肝(HC)病人血清46份,仅1份丙肝血清阳性(中和试验证明为抗-HEV真阳性)。和美国重组抗原抗-HEVELISA试剂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显著差异,符合率为81.2%。用已知阳性血清8份,阴性血清2份作精确性试验,除1份阴性血清因OD值很低致变异系数偏高(33.5%)外,余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0%。用已知阳性血清20份,阴性血清10份重复检测3次,平均OD值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该抗-HEVELISA试剂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测结果稳定。

HCV基因组NS1区的分子克隆及序列测定

李刚, 姚集鲁, 彭文伟, 吕凌, 王斌

1995, 10(2): 120

对广东省一名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的HCV基因组NS1区进行分子克隆及序列测定。采用微粒吸附法提取HCVRNA,随机引物逆转录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所用引物位于NS1区,扩增产物780bp在低熔点琼脂糖中电泳,回收相应条带处凝胶,与pUC18的连接反应直接在低熔点琼脂糖中完成。重组体转化JM109,挑取菌落增殖后提取的质粒采用PCR和酶切法鉴定阳性克隆。将其中320bp的片段亚克隆pUC18和pUC19,随后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多个株比较,同源性介乎68.86%—90.84%。

狂犬病毒“北京株”在地鼠肾传代细胞中增殖的电镜观察

李德忠, 武晓华, 解兵

1995, 10(2): 125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术,对狂犬病固定毒“北京株”在地鼠肾传代细胞(8HK_(21))中增殖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受感染的细胞中有大量子弹状和长杆状的病毒颗粒。大多数病毒在扩张的内质网膜上以出芽的方式发生,凸向内质网腔内并逐渐发育成子弹状和杆状的成熟病毒。含病毒的内质网周围常伴有颗粒状或丝状均质区域,少数病毒在细胞膜上芽生。细胞间隙中亦可见病毒。还见病毒在细胞核膜内、外层上芽生,核周间隙中有许多病毒,有的与核边缘染色质密切接触并使其缺损。细胞核有的肿胀,有的浓缩,有的核内有较多的染色质间颗粒和周颗粒,但均未见病毒颗粒。表明该病毒的发生发育对细胞的膜性系统有密切依赖性,同时该病毒对宿主细胞有破坏作用。

乙型脑炎病毒寡核苷酸探针的化学合成及初步检测

项秉懿, 杨勇峰, 刘利兵, 马文煜, 姜绍谆, 苏成芝

1995, 10(2): 131

根据已发表的乙型脑炎病毒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了19寡核苷酸,作为检测该病毒的基因探针。以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Klenow片段标记合成的寡核苷酸后,经过分子杂交证明该探针能检测出1pg靶DNA或JEV感染C6/36细胞6小时后的病毒。

肝硬变中丙型肝炎病毒C(33)c抗原及HBxAg的分布及意义

王春杰, 王文亮, 王伯

1995, 10(2): 135

应用抗HCVC_(33c)抗原2B6株单克隆抗体和抗HBxAg多克隆抗体。以ABC法对86例肝硬变组织进行HCV及HBV相关抗原定位研究,HCVC_(33c)抗原及HBxAg在肝硬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及62.8%,C_(33c)抗原和HBxAg阳性占所检病例88.4%,二者同时阳性为51.2%,HCVC_(33c)抗原位于肝硬变组织的肝细胞胞桨内,充满整个胞桨,细胞核及胞膜未见阳性;阳性细胞呈弥漫、局灶及散在分布三种形式,以弥漫、局灶分布为主。部分病例阳性细胞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并发现HCVC_(33c)抗原位于小胆管上皮细胞内。结果提示HCV感染致肝细胞损伤可能是免疫反应参与的免疫损害。除HBV以外,HCV感染在我国肝硬变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在肝硬变组织中HCV、HBV重叠感染较为普遍。

HCV感染者抗HCV抗体产生的不均匀性与B细胞优势克隆

唐时幸, 王海涛, 鲍作义, 张习坦

1995, 10(2): 141

本文采用抗原捕捉ELISA方法检测了HCV感染者血清中抗-HCVIgG抗体轻链κ和λ的比值,发现所检测的抗HCV-NS4、抗HCV-CP1和抗HCV-CP2抗体轻链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偏斜,65例抗HCV阳性者中63例(占96.9%),至少一种抗HCV抗体κ/λ偏离了正常1:1的比值,尤以λ链较多,分别占65.6%、89.9%和70.2%,但任何一个HCV感染者血清抗-HCV抗体既可能是κ链占优势,也可能是λ链为主;对6例抗HCV阳性者追踪观察了一年,发现抗HCV抗体κ/λ比值稳定不变。提示感染HCV后,病毒抗原可能稳定地刺激单个或少数B细胞优势克隆产生抗-HCV抗体现为HCV感染者抗-HCV抗体产生的不均匀性和B细胞优势克隆的存在,这一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研究宿主抗HCV应答的规律,为抗HCV保护性免疫与HC疫苗研究提供线索。

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彭贵洪, 张立人, 陈棣华, 陈尧顺

1995, 10(2): 147

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昆虫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多粒包埋型。在扫描电镜下,多角体呈不规则多面体,大小下一,平均直径为1.4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约为394×56nm,经SDM-PAGE分析,病毒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30.5kD,病毒粒子结构蛋白由19条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在88-17kD之间。多角体富含Glu、Val、Leu、而Cys、Met、和His含量较少。其酸碱氨基酸之比为1.26。病毒核酸为一环状DNA,长度约为38μm,经HindⅢ、PstⅠ、EcoRⅠ和BglⅠ单酶切以及BamHⅠ+HindⅢ、BamHⅠ+PstⅠ、BamHⅠ+BgIⅠ和Xhol+EcoRⅠ双酶切分析,DNA总分子量约为71.6×10 ̄6Daltons。

番木瓜环斑病毒弱株系保护作用的研究

肖火根, 范怀忠

1995, 10(2): 155

本文报道了在番木瓜环斑病毒(PRV)弱株系保护作用中,保护接种与攻击接种的浓度,以及攻击接种的部位等因素对HA_(5-1)弱株系保护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分析弱株系和强株系在保护接种后攻毒的植株体内的病毒浓度,表明HA_(5-1)弱株系对Sm株系的保护作用的崩溃是由于强株系在植株顶端叶片中的病毒浓度越来越高所致。本义还就PRV弱株系在田间的应用技术作了一些讨论。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组cDNA文库的构建

糜克永, 王蔷, 朱勇, 任向远, 杨玉莹

1995, 10(2): 161

以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InL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经逆向转录酶作用,合成第一链cDNA,再以RNase/H与DNA聚合酶I联合作用合成dscDNA,并以dC同聚物尾化。pUC8DNA在PstI酶解后,以dG同聚物尾化,两者退火构成重组质粒,转化到E.ooliJM101受体菌中。另以γ- ̄(32)P-ATP标记BVDVRNA制备探针,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重组子。酶切分析表明重组质粒插入片段最长接近12kb。该片段含有EcoRⅠ,HindⅢ、BamHⅠ的酶切位点,此cDNA文库基本上包括了BVDV基因组。

草鱼出血病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

王炜, 赵桃英, 方勤, 江红, 柯丽华

1995, 10(2): 166

采用中和试验比较了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73的11个多肽的免疫原性,确定了主要中和抗原。纯化的单个病毒多肽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多肽VP_1、VP_5、VP_6和VP_9的抗血清具有中和效价,而VP_2、VP_3、VP_4、VP_7、VP_8、VP_(10)和VP_(11)则不能诱生中和抗体。其中VP_6的抗血清中和效价最高,因此,VP_6极可能是病毒多肽中的主要中和抗原。

黄芪A_6组分与无环鸟苷联合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

左丽, 董熙昌, 孙晓娟

1995, 10(2): 169

黄芪A_6组分与无环鸟苷联合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左丽,董熙昌,孙晓娟(贵阳医学院微牛物学教研室,贵阳550004)关键词黄芪,无环鸟苷,药物协同作用,Ⅰ型中纯疱疹病毒,小鼠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人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多种疱疹性...

兔出血症病毒信使RNA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的鉴定

龚晓明, 杜念兴, 曹颉, 陈清轩, 宋德秀

1995, 10(2): 177

用液相免疫沉淀法从感染兔出血症病毒(RabbltHa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8小时后的兔肝组织的多聚核糖体中,分离出RHDV特异性的多聚核糖体,并由此获得全核酸,经Oligo(dT)-cellulose亲和层析,得到3.4A_(260)的RHDVpoly(A) ̄+RNA占全核酸的3.5%。此Poly(A) ̄+RNA经甲醛变性琼脂糖电泳,得到6条单一的带,其大小分别为0.95、1.22、1.82、2.40、3.63和5.01kb。在兔网织红细胞体外翻译体系中,此Poly(A) ̄+RNA能促进 ̄3H-亮氨酸的掺入,其掺入量为对照组的6.3倍。翻译产物经SDS-PAGE和免疫转印可得到6条带,分子量分别为64.56、58.88、53.70、51.40、28.44和23.98kD。

兔出血症病毒主要结构多肽的氨基酸分析

王恒安, 杜念兴, 徐为燕

1995, 10(2): 180

兔出血症病毒主要结构多肽的氨基酸分析王恒安,杜念兴,徐为燕(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关键词兔出血症病毒,结构多肽,氨基酸分析有关兔出血症病毒(RHDV)结构多肽的报道很多,有认为只有1条,有报道4条的,也有报道多达6条的。但其主要结构多肽为分...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