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7卷4期

Apis mellifera filamentous virus (AmFV) is a large DNA virus that is endemic in honeybee colonies, which belongs to the class Naldaviricetes but not the order Lefavirales.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AmFV Swiss isolate has been reported but so far very few molecular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issue, Yang et al. isolated and purified AmFV virions from honeybee colonies in China, conducted next-generation genomic sequencing and compared it to that of the Swiss strain. A total of 197 ORFs were identified, among which 36 putative genes including 18 homologs were annotated. Further proteomic analysis identified 47 virion-associated proteins, of which 14 are putative major structural proteins. Their study provides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molecular studies on AmFV.
 
The cover is adopted from a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pis mellifera filamentous virus (AmFV CN) from Chinese honeybee with unique morphology (kindly provided by Prof. Zhihong Hu), with artistic processing. The long neucleocapsid forms three figure-eight loops and is wrapped in the ovoid virions. See page 483–490 for details.

|     

Review

猴痘病毒:对人类的再度威胁

龚琪赞, 王常乐, 揣侠, Sandra Chiu

2022, 37(4): 477 doi: 10.1016/j.virs.2022.07.006

收稿日期: 2022-06-07 录用日期: 2022-07-05
[摘要] [PDF 1132 KB] ScienceDirect
人猴痘(MPX)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类似天花的体征和症状。它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这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正痘病毒属。MPX最早于1970年被发现,过去主要盛行于中非和西非的农村雨林。在非洲以外,英国、美国、以色列和新加坡也有MPX的报告。2022年,MPX病毒在欧洲和其他地方的重新流行对人类构成了潜在威胁。MPXV通过动物-人或人-人的途径传播,MPXV感染的症状与天花相似,但形式较温和,死亡率较低(1%至10%)。尽管天花疫苗已被证明对MPXV感染提供85%的保护,两种抗天花病毒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MPXV,但仍然没有针对MPXV感染的特异性疫苗和药物。因此,迫切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采用新的抗MPXV策略来控制MPXV的传播,预防MPX的流行。在此,我们总结了MPX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致病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策略等方面。这一综述为预防和控制这种新出现的感染的未来爆发提供了基础知识。
Research Article

蜜蜂丝状病毒中国株(AmFV CN)的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

杨大贺, 王君, 汪习, 邓菲, 刁青云, 王曼丽, 胡志红, 侯春生

2022, 37(4): 483 doi: 10.1016/j.virs.2022.02.007

收稿日期: 2021-10-22 录用日期: 2022-02-21
[摘要] [PDF 835 KB] ScienceDirect
蜜蜂丝状病毒(Apis mellifera filamentous virus,AmFV)是在蜜蜂种群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大DNA病毒。之前,AmFV瑞士分离株(AmFV CH-C05)的基因组序列已被报道,但迄今为止对该病毒的分子研究还很少。本文从我国自然感染AmFV的蜜蜂种群中分离纯化出病毒(AmFV CN),并对其开展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电镜观测发现,纯化的AmFV呈卵圆型,大小为300ー500×210ー285nm,其中包裹着一个扭转为三个“8”字环的3165×40nm大小的丝状核衣壳.。基因组测序发现,与以往已报道的AmFV CH-C05环状基因组不同,AmFV CN拥有一个大约493 kb的线性基因组。AmFV CN基因组与AmFV CH-C05基因组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6.9%。AmFV CN基因组编码197个ORF,其中36个ORF(包括18个杆状病毒同源基因)被注释,包括新注释的口服感染因子4(PIF4)和整合酶等潜在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揭示,AmFV位于新提出的病毒纲Naldaviricetes中的一个独立分支。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47个AmFV病毒粒子相关蛋白,其中14个有超过50%的序列覆盖率,提示它们可能是主要的病毒结构蛋白。此外,蛋白质组学鉴定到所有被注释的口服感染因子(PIF 0-5),提示它们可能在AmFV的入侵过程中发挥作用。该研究为深入开展AmF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肯尼亚小型哺乳动物中新型DNA病毒的发现

Griphin Ochieng Ochola, 李贝, Vincent Obanda, Sheila Ommeh, Harold Ochieng, 杨兴娄, Samson Omondi Onyuok, 石正丽, Bernard Agwanda, 胡犇

2022, 37(4): 491 doi: 10.1016/j.virs.2022.06.001

收稿日期: 2021-11-18 录用日期: 2022-05-17
[摘要] [PDF 3603 KB] ScienceDirectESM
野生动物来源的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频繁出现,因此针对动物宿主进行主动、先发式的病原监测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需要优先开展的工作。啮齿动物和鼩鼱是两类数量丰富的脊椎动物,也是许多重要的人兽共患病毒的自然宿主。许多病原监测项目聚焦于RNA病毒,相比之下,有关啮齿动物和鼩鼱等小型哺乳动物携带DNA病毒的信息要少的多。为了填补这项知识缺口,本研究在肯尼亚的5个郡采集了232只动物的样本,包括226只啮齿动物、5只鼩鼱和一只刺猬,通过PCR进行了7个DNA病毒科的核酸检测,检测到了丰富多样的腺病毒、腺相关病毒、疱疹病毒和多瘤病毒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本研究所发现的大部分病毒和此前已报道的病毒存在明显差异,在进化树上形成了多个新簇。此外,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草鼠属的鼠种中发现的多瘤病毒,并对一株病毒进行了全长基因组测序和鉴定。该毒株命名为条纹草鼠多瘤病毒KY187株。将其和目前已知的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睡鼠多瘤病毒1、灰松鼠多瘤病毒1两种多瘤病毒相比较,它们大T抗原蛋白和小T抗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低于60%,因此这一病毒可被推定为β多瘤病毒属的一个新种。本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肯尼亚啮齿动物和鼩鼱种群中DNA病毒的遗传多样性,为认识这些DNA病毒在小型哺乳动物储存宿主中的演化提供了新见解,研究结果也说明了在东非地区针对啮齿动物传播病毒持续开展病原发现研究的必要性。

2013-2016年湖北省急性腹泻门诊患者轮状病毒基因型分布及进化分析

张婷, 李静, 江永忠, 徐军强, 官旭华, 王利强, 陈杰, 梁毅

2022, 37(4): 503 doi: 10.1016/j.virs.2022.05.005

收稿日期: 2021-03-26 录用日期: 2022-05-17
[摘要] [PDF 5347 KB] ScienceDirect ESM
A组人类轮状病毒(RVA)每年在全球造成215,000名婴幼儿死亡,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对中国湖北省RVA的流行状况进行了哨点监测,以便掌握RV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遗传进化。2013年至2016年间,我们采集了湖北省4个地市轮状病毒监测网中的2007份急性胃肠炎门诊患者粪便样本,并通过实时RT-PCR对轮状病毒进行鉴定。我们分析了湖北省轮状病毒季节、年龄、性别特征和基因型分布。湖北省RVA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2007份样本中,RVA检测阳性率为7.62%。轮状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为1~2岁门诊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6.97%。女性和男性间RVAs的检测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我们根据RVA的部分VP7/VP4基因序列对G/P基因型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总共148个(96.7%)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被鉴定出G和P基因型:我们检测到5种G型、3种P型和7种G-P组合;其中G9基因型占整体G基因型的67%;G2、G1、G3、G4和未鉴定的G基因型合计占整体的33%。P[8]基因型占整体P基因型的78%;P[4]、P[6]和未鉴定的P基因型合计占22%。RVA最常见的基因型组合是G9P[8](66%)。我们重构了湖北省RVA的进化时间尺度,发现RVA毒株的所有G9基因型具有不同的进化时间节点,2013-2016年间,同一基因型的RVA毒株有不同的进化来源。了解湖北省婴幼儿RVA的分布将有助于了解中国RVA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遗传进化。

2014-2019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血清学调查

段莹亮, 杨振兴, 朱沛, 肖雷, 李占鸿, 李卓然, 李乐, 朱建波

2022, 37(4): 513 doi: 10.1016/j.virs.2022.06.005

收稿日期: 2021-12-10 录用日期: 2022-06-13
[摘要] [PDF 1677 KB] ScienceDirectESM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病毒。其最早的报道是1955年在美国引起野生白尾鹿的致死性疫病。目前已经在世界多地的多种野生或家养反刍动物身上检测或分离到EHDV。圈养的牛羊被感染后通常为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但在鹿或牛间爆发过数起流行性出血热疫病。最近20年,有很多株EHDV被分离到并完成测序,因此在全国范围进行EHDV血清学调查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从15个省市的116个地级市收集到圈养反刍动物(黄牛、奶牛、牦牛、绵羊、山羊、鹿)的18,122份血清。EHDV C-ELISA检测结果用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在14个省市检出阳性样品,只有平均海拔高于4000米的西藏没有检出阳性样品。所采集样品的EHDV阳性率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牛血清样品的阳性率在0-100%范围,而羊血清样品的阳性率不超过50%。结果说明,对于EHDV,牛明显比羊易感,因此牛可能是国内EHDV的主要病毒库。EHDV的流行性与该病毒的唯一虫媒—库蠓—的分布相一致。南方省份的EHDV阳性率非常高,因此将来应该把南方作为重点监控区。

ISG20抑制蓝舌病毒的复制

康棣, 高闪电, 田占成, 张国芮, 关贵全, 刘光远, 罗建勋, 独军政, 殷宏

2022, 37(4): 521 doi: 10.1016/j.virs.2022.04.010

收稿日期: 2021-08-29 录用日期: 2022-04-22
[摘要] [PDF 2419 KB] ScienceDirectESM
ISG20是一种由干扰素诱导的能够抑制病毒复制的核酸外切酶,尽管人们认为ISG20能够降解病毒RNA,但是其对不同病毒的具体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聚焦于羊ISG20(oISG20)在蓝舌病毒(BTV)感染细胞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BTV感染细胞后显著上调oISG20基因的转录水平,且与BTV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呈正相关。在MDOK细胞中过表达oISG20后,BTV在基因水平、病毒蛋白的表达及病毒滴度均明显下降,相反,在敲低oISG20基因的表达后,BTV复制水平明显升高,发现oISG20蛋白能够与BTV VP4蛋白发生互作,核酸外切酶失活的突变型oISG20抑制BTV复制的能力降低,此时突变型oISG20与VP4蛋白的相互作用减弱,提示oISG20与VP4蛋白的相互作用与其抑制BTV的复制相关。本研究明确了oISG20在BTV复制过程的作用,并为深入研究ISG20抑制双链RNA病毒复制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基于假病毒的高通量化学发光法筛选和确认汉滩假病毒进入抑制剂

温小菁, 张黎, 刘强, 肖新月, 黄维金, 王佑春

2022, 37(4): 531 doi: 10.1016/j.virs.2022.04.015

收稿日期: 2021-03-12 录用日期: 2021-09-03
[摘要] [PDF 832 KB] ScienceDirect
汉坦病毒中像汉滩病毒、汉城病毒是引起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中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主要由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引起。目前还没有批准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这些汉坦病毒疾病。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化学发光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汉滩假病毒抑制剂,药物库包含1813份上市药物和556份中药来源小分子化合物。我们筛选到6种化合物在体外具有较高的抗汉滩假病毒活性。(EC50 0.1–2.2μmol/L,SI指数40-900)。筛选到的6中化合物中千金藤素不仅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还能抑制汉滩假病毒感染的小鼠,感染后5小时的抑制率分别为94%(180 mg/kg/d,P < 0.01)、93%(90 mg/kg/d,P < 0.01)或92%(45 mg/kg/d,P < 0.01)。添加时间实验表明千金藤素的抗病毒机制主要是膜融合和进入阶段。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抗病毒药物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并表明千金藤素是治疗汉坦病毒心肺综合征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候选药物。这些发现可能为汉坦病毒感染者的治疗提供一个起点。

对肺炎克雷伯菌KL47型荚膜特异的噬菌体源解聚酶的鉴定及其对小鼠的治疗潜力

李敏, 王惠, 陈龙, 郭庚霖, 李培, 马家乐, 陈蓉, 杜鸿, 刘玉庆, 张炜

2022, 37(4): 538 doi: 10.1016/j.virs.2022.04.005

收稿日期: 2021-10-14 录用日期: 2022-04-28
[摘要] [PDF 1938 KB] ScienceDirectESM
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全球多重耐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噬菌体源解聚酶常存在于尾纤维蛋白或尾刺蛋白中,据报道具有抗生物被膜活性。本研究中,从污水中分离的噬菌体P560对KL47型肺炎克雷伯菌具有特异性,其噬菌斑周围扩大的晕圈暗示P560可能编码一种解聚酶。从噬菌体P560中预测到解聚酶ORF43,命名为P560dep,我们对其进行了表达、纯化、鉴定以及评估酶活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荚膜解聚酶P560dep可以消化KL47型肺炎克雷伯菌表面的荚膜多糖,并且P560dep的解聚谱与噬菌体P560的宿主范围相匹配,即KL47型肺炎克雷伯菌。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P560dep能显著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此外,腹腔注射单剂量(50µg/只)的解聚酶P560dep可保护90%-100%的小鼠免受KL47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格菌感染前后的致命攻击。感染KL47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小鼠经P560dep治疗后肺、肝组织病理改变均有所减轻。这也证明解聚酶P560dep作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抗毒力制剂代表了一种有前景的抗菌治疗工具。

一种用于快速筛选允许细胞以进行病毒分离的微流控细胞芯片

苏炜德, 邱京江, 梅颖, 张先恩, 贺永, 李峰

2022, 37(4): 547 doi: 10.1016/j.virs.2022.04.011

收稿日期: 2021-12-28 录用日期: 2022-04-11
[摘要] [PDF 5888 KB] ScienceDirectESM
病毒鉴定是病毒性传染病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大流行的先决条件。根据科赫法则,成功地进行培养是鉴定一种病毒的黄金标准之一。病毒培养需要筛选允许细胞系,而这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试剂和人力。本研究报道了一种简单且易于操作的微流控芯片:通过在芯片上接种多种细胞系并以串联的方式培养,用于病毒允许宿主细胞的筛选和病毒培养。该芯片通过分别感染两种模式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甲型流感病毒H1N1进行筛选测试。结果表明,EV71和H1N1感染后分别在RD和MDCK细胞中引起显著的细胞病变效应(CPE),表明基于微流控细胞芯片的病毒培养可以重现典型的CPE,并能替代传统的孔板培养方法。总之,文中描述的微流控细胞芯片可以对新发病毒进行高通量、自动化、快速分离培养。

一种可支持乙肝病毒复制和感染的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功能研究

宋迎迎, 寿澍雨, 郭慧敏, 高子翔, 刘楠楠, 杨阳, 王菲菲, 邓强, 刘晶, 谢幼华

2022, 37(4): 558 doi: 10.1016/j.virs.2022.05.002

收稿日期: 2022-01-24 录用日期: 2022-04-18
[摘要] [PDF 2253 KB] ScienceDirectESM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与多种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并且HBV感染具有严格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HBV核心启动子Cp启动前基因组RNA (pregenomic RNA,pgRNA)的转录,在病毒生活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肝脏核转录因子HNF4α是促进Cp启动pgRNA转录的主要因子。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BEL7404细胞系具有较好的转染效率,在转染Cp驱动的HBV复制子之后展现较高的HBV抗原表达水平,但未产生明显的病毒复制。BEL7404细胞系中HBV复制缺陷与缺乏内源HNF4α表达有关,在引入外源性HNF4α和人牛磺胆酸钠共转运多肽(hNTCP)表达后,该细胞系可以支持HBV复制和感染。将该细胞系稳定转染hNTCP和四环素(Tet)诱导表达的HNF4α之后,使用限制性稀释法获得了克隆化BEL7404衍生细胞系。在上述衍生细胞系中,HBV的复制对可被HBV聚合酶抑制剂替诺福韦抑制,并且HBV的感染也可被HBV入侵抑制剂阻断。以上基于BEL7404的细胞系统为研究HBV复制和感染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特性提供了新的模型。

STUB1在哺乳动物中通过诱导Dicer和AGO2蛋白的泛素化及降解继而调控抗病毒RNAi

张淑敏, 张旭华, 别渊源, 孔静, 王岸, 邱洋, 周溪

2022, 37(4): 569 doi: 10.1016/j.virs.2022.05.001

收稿日期: 2022-03-01 录用日期: 2022-04-13
[摘要] [PDF 3117 KB] ScienceDirect
RNA干扰(RNAi)是真核生物中保守存在的抗病毒免疫机制。然而,哺乳动物中抗病毒RNAi的调控机制还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E3泛素连接酶STUB1是哺乳动物中RNAi通路的一个新的调控因子。我们发现STUB1与AGO2相互作用并使其泛素化,并以伴侣依赖的方式使其降解。STUB1促进了AGO2上K48连接的聚泛素链的形成,并通过泛素-蛋白体系统促进了AGO2的降解。除了AGO2,STUB1还诱导了AGO1、AGO3和AGO4的蛋白降解。进一步发现,STUB1还通过K48连接的聚泛素调节Dicer的泛素化,并诱导Dicer的降解,以及其特殊形式,即在哺乳动物干细胞中表达的抗病毒Dicer(AviDicer)。此外,我们发现STUB1的缺失会上调Dicer和AGO2,从而增强RNAi反应并有效地抑制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病毒复制。利用肠道病毒71型(EV-A71)的新生小鼠模型,我们证实了敲降STUB1增强了病毒衍生的siRNAs的产生和抗病毒RNAi,在体内引起了对EV-A71的有效抗病毒反应。综上,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STUB1是一种针对RNAi通路的广谱调节因子,靶向Dicer、AviDicer和AGO1-4。此外,STUB1通过调解病毒感染期间Dicer和AGO2的丰度来调节RNAi免疫。我们的研究为哺乳动物中抗病毒RNAi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的重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有效和持久的免疫保护

陆明青, 刘鲲鹏, 彭云, 丁哲, 李颖汶, Alexander Tendu, 胡雪, 高歌, 郭伟伟, 刘航, 饶具红, 赵家玄, 陈苗宇, 袁志明, 王颂基, 单超, 姚艳丰, 蓝佳明

2022, 37(4): 581 doi: 10.1016/j.virs.2022.05.006

收稿日期: 2021-12-14 录用日期: 2022-05-26
[摘要] [PDF 3731 KB] ScienceDirectESM
SARS-CoV-2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新冠病毒导致的病死率显著下降。然而,新冠疫苗诱导免疫保护的持久性以及疫苗对新出现的各种变异株的有效性引发人们关注。基于此,我们构建了表达SARS-CoV-2全长刺突蛋白S的重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AdC68-S)。单针或两针接种C57BL/6J小鼠后,均在其体内检测到了快速、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更为难得的是,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在接种后至少6个月內没有显著下降,且对部分变异株有中和作用。AdC68-S疫苗单针或两针接种后,在短期(21天)和长期(6个月)均可抵抗SARS-CoV-2感染小鼠。表现为免疫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和滴度显著下降以及病理学检查显示的AdC68-S免疫小鼠肺组织轻度异常。综上,本研究在小鼠体内证明了AdC68-S疫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奠定了基础。

通过磷酸蛋白质组学确定ATF2在猪狂犬病毒复制中的关键作用

姜芳芳, 王壬琦, 郭超越, 郑可, 刘海龙, 苏乐, 谢胜松, 陈焕春, 刘正飞

2022, 37(4): 591 doi: 10.1016/j.virs.2022.06.003

收稿日期: 2021-07-22 录用日期: 2022-06-02
[摘要] [PDF 2060 KB] ScienceDirect ESM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家畜伪狂犬病的病原体,对全世界的养猪业产生了负面影响。据报道,PRV感染宿主时首先再感染部位的上皮细胞中复制。然而,宿主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PRV复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感染PRV的猪肾上皮细胞(PK-15)进行了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筛选,共获得了5723个磷酸肽,对应2180个蛋白质,其中810个蛋白质的磷酸化状态在PRV感染细胞与对照组细胞中差异显著(P<0.05)。GO和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磷酸化蛋白主要与RNA转运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使用RNA干扰(RNAi)技术进行了MAPK信号通路中NF-κB、ATF2、MAXSOS基因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只有ATF2会降低PRV滴度和病毒基因组拷贝数。JNK抑制剂和CRISPR/Cas9基因敲除表明转录激活因子2(ATF2)是PRV有效复制所必需的,特别是在病毒基因组DNA的生物发生过程中。随后,通过ATF2基因的过表达和ATF2第69/71位氨基酸的点突变,进一步证明提高ATF2的磷酸化水平促进了PRV的复制。研究结果表明,ATF2可能为抑制PRV感染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生长激素减轻寨卡病毒感染导致小鼠脑损伤的机制研究

甄自达, 吴娜, 范东瀛, 艾军红, 常佳瞳, 王培刚, 吴艳花, 安静

2022, 37(4): 601 doi: 10.1016/j.virs.2022.06.004

收稿日期: 2022-01-15 录用日期: 2022-06-10
[摘要] [PDF 3708 KB] ScienceDirectESM
寨卡病毒(ZIKV)是蚊媒黄病毒家族成员之一,ZIKV可导致新生儿出现小头畸形和各种神经系统症状。此前,我们发现ZIKV可以感染下丘脑,导致乳鼠生长激素(GH)分泌减少、生长迟缓以及学习和记忆障碍。而早期给予GH治疗可以改善小鼠的生长发育迟缓和记忆障碍。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研究了GH在乳鼠ZIKV感染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GH可以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而不是抑制病毒复制来有效减少ZIKV感染引起的脑损伤。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为了解ZIKV相关神经系统症状的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也为ZIKV感染的治疗提供了重要证据。

柯萨奇A10病毒在恒河猴体内的致病性分析

段素琴, 杨凤梅, 李艳艳, 赵远, 史荔, 秦蒙, 刘权, 靳伟华, 王俊斌, 陈丽雄, 张伟, 李泳洁, 张莹, 张晶晶, 马绍辉, 和占龙, 李琦涵

2022, 37(4): 610 doi: 10.1016/j.virs.2022.06.007

收稿日期: 2021-08-17 录用日期: 2022-06-22
[摘要] [PDF 2824 KB] ScienceDirectESM
柯萨奇病毒A10(CV-A10)是与手足口病(HFMD)相关的病原体之一,并且还会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包括肺炎和心肌炎。不同的人,尤其是幼儿,可能对感染有不同的免疫反应。目前的CV-A10感染动物模型仅提供了对该病毒发病机制和影响的初步了解。CV-A10在人类中感染、复制和脱落的特征仍然未知。在这项研究中,恒河猴通过呼吸或消化途径感染CV-A10,以模拟人类手足口病的发生。在急性感染(感染后1-11天)和恢复期(感染后12-180天),观察动物临床症状、病毒脱落、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急性感染期间,所有受感染的恒河猴均表现出明显的病毒血症和临床症状,与在人类中观察到的症状类似。并且,在包括肺、心脏、肝脏和肾脏在内的多个器官中观察到大量炎症性病理损害。在急性期,所有恒河猴都表现出临床症状、病毒排毒,血清细胞因子正常化、血清中和抗体增加,而炎症因子导致一些动物在恢复期出现严重的高血糖。此外,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动物之间没有显着差异。总体而言,所提供的所有数据表明,恒河猴提供了用于研究CV-A10病理生理学和评估潜在人类疗法的第一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
Letter

在杂交瘤细胞内调控表达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AID)来筛选乙型流感单克隆抗体

陈远志, 沈晨光, 陈静, 陈俊煜, 陈奋天, 张丽敏, 刘雪, 陈思远, 薛森, 刘永亮, 唐济贤, 袁权, 陈毅歆, 罗文新, 夏宁邵

2022, 37(4): 619 doi: 10.1016/j.virs.2022.03.009

收稿日期: 2021-09-21
[摘要] [PDF 1515 KB] ScienceDirectESM
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可以在杂交瘤细胞水平完成的“无克隆操作”抗体类别转换。通过可调控的四环素诱导表达系统(Tet-On)将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稳转到一株抗乙型流感的IgM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由此我们分离获得7G1全部四种IgG亚型抗体的单克隆细胞系。通过后续的评估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类型IgG的7G1抗体体现了不一样的乙型流感广谱结合能力,小鼠动物实验也表明不同类型的7G1抗体针对乙型流感的保护效果也不尽相同。这些抗体的功能差异可能是由于小鼠的Fc不同导致。本研究的方法可用于“按需”对抗体进行细胞水平的类表转换来增强抗体的某些特性,甚至可能存在高频突变。这个改造方法同时可用于抗体药物研发早期,研究抗体在不同亚型状态下的功能。

我国新型兔瘟疫情的爆发可能与进口精液有关

戚睿斌, 孟春春, 朱杰, 缪秋红, 唐井玉, 汤傲星, 郭宏元, 刘春草, 李传峰, 陈宗艳, 王芳, 张勤文, 刘光清

2022, 37(4): 623 doi: 10.1016/j.virs.2022.04.003

收稿日期: 2021-09-01 录用日期: 2022-04-01
[摘要] [PDF 1195 KB] ScienceDirectESM
兔出血症病毒是一种对兔传染性强、致死率极高的病原。经典型兔瘟病毒主要对成年兔致病,对幼兔(4周以下)几乎没有致病性。自2010年以来,一种名为GI.2兔瘟病毒突变体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开始爆发流行。该突变体对成年兔和幼兔都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我国于2020年5月首次报道有GI.2兔瘟病毒的爆发。本研究通过血凝试验(HA)、透射电镜(TEM)和基因组测序鉴定出四川一兔场爆发的兔瘟是由GI.2兔瘟病毒引起,并命名为SC20-01。

一株内部基因盒来源于pdm/09的重组欧亚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王帅勇, 王曼茱, 虞凌雪, 王娟, 严杰聪, 荣新丽, 周艳君, 单同领, 童武, 李国新, 郑浩, 童光志, 于海

2022, 37(4): 627 doi: 10.1016/j.virs.2022.04.009

收稿日期: 2021-10-12 录用日期: 2022-04-11
[摘要] [PDF 2645 KB] ScienceDirectESM
全基因组同源性分析表明,SC20-01与德国分离株Bremerhaven-17(MN901451)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大于99%。通过易感动物回归实验,我们首次发现SC20-01可以在兔的生殖系统中高效复制。此外在当地的商品化兔精液中,GI.2兔瘟病毒的检出率高达70%。以上数据表明,我国GI.2兔瘟病毒可能是由于通过精液从欧洲传入。

2020-2021年中国蛋鸡中H7N9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原持续变异

蒋文明, 尹馨, 刘朔, 梁少波, 彭程, 侯广宇, 李金平, 于晓慧, 李阳, 王静静, 刘华雷

2022, 37(4): 631 doi: 10.1016/j.virs.2022.04.012

收稿日期: 2021-12-14 录用日期: 2022-03-31
[摘要] [PDF 702 KB] ScienceDirectESM
2016年中期以来,H7N9流感病毒已变异为一种高致病性毒株,可导致鸡的严重疾病。中国政府于2017年9月推出H7-Re1疫苗、2018年12月推出H7-Re2疫苗、2020年6月推出H7-Re3疫苗,成功控制了H7N9病毒的流行。2020-2021年,在全国主动监测中分离到13株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呈现出对鸡的高致病性,而对鸭致病性低。基因型分析显示,大多数毒株属于目前流行最广的G2基因型,也发现了一株新的基因型毒株(GS0328,G11)。抗原性分析显示,流行毒株可以分为3个抗原群,H7-Re3疫苗与大多数流行毒株间血凝抑制效价相差3-5 log2,抗原性出现明显变异。现有疫苗的保护作用下降,亟需更新新的匹配性疫苗。
Perspective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Gc糖蛋白结构终被解析,但更多疑问尚待回答

叶伟, 叶传涛, 胡永亮, 董阳超, 雷迎峰, 张芳琳

2022, 37(4): 634 doi: 10.1016/j.virs.2022.05.003

收稿日期: 2022-03-08 录用日期: 2022-05-07
[摘要] [PDF 747 KB] ScienceDirect
中国拥有最丰富的猪流感病毒(SIV)生态系统,自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病毒(pdm/09)传入猪体内以来,大大增加了pdm/09与我国猪群中主要的流行的SIV——欧亚类禽型H1N1(EA H1N1)亚型SIV之间的重组频率。本研究在对我国山东地区的SIV流行病学监测中,从一个养猪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一株高致病性的重组EA H1N1亚型SIV。通过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8个片段全基因组测序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重组SIV包含两个来自EA H1N1谱系的表面基因和一个完整的来源于pdm/09的内部基因盒。进一步的小鼠致病性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重组SIV可以在不经过适应的情况下就能够在小鼠的肺脏内高效复制,并且对小鼠的致死率可达到100%,另外,病理切片的H&E染色结果显示该重组SIV能够引起小鼠肺脏组织严重的病理变化。目前许多国家都有关于人类感染EA H1N1亚型SIV的报道,因此,应该加强对猪群中重组EA H1N1亚型SIV的监测。
39卷第1期 (2024年2月)

ISSN 1674-0769

EISSN 1995-820X

CN 42-1760/Q

主编: 石正丽

影响因子: 5.5*

*源于2022年JCR

Submit Manuscript
GALLERY
会议信息更多+
新闻更多+

Focused Topic